广东东莞滨海湾新区生态先行赢得发展先机
广东东莞滨海湾新区生态先行赢得发展先机
粤港澳大湾区里的“生态明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杨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几何中心的广东东莞市滨海湾新区,规划总面积83.3平方公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的定位。2017年10月份揭牌至今,新区以生态建设先行,全力打造兴业宜居智慧湾区新城,不仅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先机,更为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增添了一颗熠熠生辉的“生态明珠”
春回大地,在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东莞段的“滨海湾 长安”出入口,一个全新的湿地景观带吸引了往来人们的驻足。如茵绿草环抱着一湾清澈见底的小湖,湖水边,翩然灵动的宫粉紫荆、鲜黄明艳的黄花风铃木、绯红似霞的木棉等各色春花竞艳枝头……许多人惊讶不已:两个月前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滩涂,何以转眼变成了赏心悦目的美景?
打造“一廊三绿心”
“这里是东莞唯一‘山海河林田草’融为一体的区域。”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科介绍。新区面朝伶仃洋,拥有40公里长的滨海岸线,既有威远炮台、海上疍家等历史人文景观,又有威远山、木棉山等自然资源,河网水系发达,狮子洋、磨碟河等水系在此入海。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优势?滨海湾新区精心规划了“一廊三绿心”的生态建设格局。
铺开新区的规划设计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集生态、景观、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据介绍,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邀请国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参与“滨海景观活力长廊”的规划设计竞赛。“我们希望既展现深厚历史积淀、壮美海岸线景观,又具备承接国际马拉松、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的空间,将新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领先、最具魅力的滨海景观休闲带。”张科说。
如果把“滨海景观活力长廊”蜿蜒的海岸线比作项链的话,那么“三绿心”—5000亩的威远岛森林公园、3000亩的中央农业公园、2000亩的磨碟河湿地公园,则是镶嵌其间的3块翡翠。
扼守珠江口的威远岛山脉郁郁葱葱,如同伶仃洋畔的一道绿色屏风。据统计,岛内拥有5.6平方公里森林,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未来的威远岛森林公园,将凸显高低错落、山海相映的特色,并充分利用岛内海战博物馆、威远炮台群、虎门大桥等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承载区域国际交往、历史文化展示、生态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平台。
位于磨碟河出海口的湿地公园,则将区域内的沙角东都市田园、大岗山森林公园、红树林湿地等连为有机整体,充分展现莞草、莞香、红树林、白鹭等具有东莞特色的滨海生态符号和湿地风光,成为新区生态保护、生态体验的核心。
中央农业公园则依托沙角半岛3000亩连片基本农田,着眼产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拟打造以生态旅游和亲子游为主题的田园文旅片区,探索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兴业态。
水清岸绿磨碟河
塞古涌,原本是东莞的“龙须沟”,是制造业重镇长安镇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涌。而今,记者漫步河涌边,只见河水清亮,新种植的红树林在水中郁郁葱葱。
塞古涌是磨碟河的6条支流之一。在滨海湾片区,总长近8公里的磨碟河作为重要的跨界河流,串连起滨海湾新区、虎门镇和长安镇,大沙河、蚝坦涌等支流纵横交汇至交椅湾,汇入伶仃洋。由于长年累月的工业污染,导致磨碟河水质恶化、黑臭,严重影响了沿岸城市空间的拓展。
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滨海湾新区也开始加速推动磨碟河综合治理,提出2020年磨碟河片区河涌全面消除黑臭。去年10月份,磨碟河综合整治规划获得通过,确定投资43.17亿元,对磨碟河1条干流6条支流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水污染控制、水质提升、岸线和滩涂保护与利用、沿岸景观品质提升、海绵城市等。
目前,涉及磨碟河片区综合整治的截污管网建设正加快推进,已建成管网109.36公里,在建管网133.8公里,力争2019年底建成。随着磨碟河生态风光带规划建设及干支流水污染控制、水质提升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生态整治已初见成效。
绿色项目引进来
“短短一年间,这里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水干净了,鱼就多起来,鸟也被吸引过来。这么多白鹭、海鸥、野鸭、鸬鹚……我近水楼台先得月,过来蹲点拍摄非常方便。”新区交椅湾启动区厦岗社区居民、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孙永林说。
上一篇:谨防补贴成外卖市场“搅局者”
下一篇:上海首批获准转型特殊监管区揭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