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市场扭曲不等于政府当甩手掌柜
消除市场扭曲不等于政府当甩手掌柜
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谈到了“市场扭曲”问题。他认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大幅减少了“市场扭曲”行为和不合理的补贴,但转型的过程很漫长,会存在一些遗留。
周小川的谈话很坦率,“市场扭曲”在经济领域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所谓“市场扭曲”,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使得产品价格不再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造成市场竞争处于不公平状态,导致“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灵,最终损害市场活力与供需双方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国民经济总量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这种变化背后最大的推动力,就在于中国政府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让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起决定性作用。
但是,如果认为在经济运行中,政府做“甩手掌柜”,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了“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市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逐利性,这种“市场个性”在很多时候具有正面意义,能够引导市场主体通过追求盈利来实现效益,但有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如果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可能导致价格超出广大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政府必须进行管制,即使是让民营、外资企业参与生产,其产品定价也需要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进行引导。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化转轨中,对于交通、能源等产品实施政府定价,保证了这类刚需物资让人民群众消费得起,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健运行。
即便在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发达国家,政府在市场中也并不是毫不作为。十多年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当时的小布什政府就采取果断措施,挽救了房利美、房地美两家被次级房贷压垮的企业,避免了危机向更大范围蔓延。其后,美国还连续3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尽管美国当时这样做,受到很多国家的批评,但美国能够较顺利地摆脱金融危机,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与政府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有很大关系。
虽然拥有巨大的权力,但政府置身于市场之中时,绝不是万能的。而与此相对,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市场本身也不是万能的,完全离开政府监管和引导的市场,未必是消费者的福音。中国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并且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目标,未来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将越来越少。当然,“市场扭曲”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就在于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政府体制的改革减少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减税降费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矫正“市场扭曲”的改革。但是,即便到了“彻底消除扭曲”的那一天,也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不再对市场发挥作用。建设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来资本等各种资本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市场博弈,是中国应确立的目标。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