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放水 重启宽松?别误解了宏观政策的意图
当前,尽管决策层一再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但社会上依然不乏误读和误解,存在着片面理解宏观政策的现象,一些媒体还曾反复出现过的“再度放水”“重启宽松”等方面的字眼。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如何把握当前宏观政策取向?
3月20日,经济日报刊发了名为《正确把握当前宏观政策取向》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在文章中,对这些误解和误会进行了一一回应。
误解一、逆周期调节就是再度放水、重新宽松回应:既要看到基于经济下行压力而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强需求刺激的必要性,也要看到基于长期大势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聚焦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误解二、当前的宏观政策就是逆周期调节回应:即便也有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但其目的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终归属于辅助线索。换言之,高质量发展条件下的需求管理是配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主角。
误解三、对逆周期调节的强化是全局性变化回应:当前对于逆周期调节的强化是局部调整、权宜之计,并非宏观政策的全局性变化,绝非让需求管理取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成为宏观政策主线。
误解四、宏观政策主线依然是原来那一套回应:由于时代变了,发展阶段变了,主要矛盾变了,宏观政策主线变了,对于当前宏观政策取向的理解和认识也要跟着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并非高速增长背景下的宏观调控。
欲知文章详情,后附《正确把握当前宏观政策取向》全文↓
正确把握当前宏观政策取向
提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并非高速增长背景下的宏观调控。要使宏观政策方向上不出偏差,力度上恰到好处,节奏上精准适度,结果上不似是而非,就必须全面完整地把握好当前的宏观政策取向。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管理两个维度、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从保持战略定力的高度,正确理解和认识当前的宏观政策取向,统筹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的关系,加强政策协同,做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
不能把宏观政策仅仅理解为逆周期调节
在当下的中国,正确地把握宏观政策取向格外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
随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管理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逐步凸显。不仅对于需求管理的提法已经从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内需转为强化逆周期调节,而且围绕强化逆周期调节推出了一系列力度超前的宏观举措,从而事实上形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两种取向相叠加的“双重”宏观政策格局。
“双重”宏观政策格局的形成,当然是针对多年少有的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形势而作出的应有抉择。然而,尽管决策层面对当前宏观政策配置的缘由及其格局有着清醒认识,也一再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但现实中的社会反应却不乏误读和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理解宏观政策的现象。除了一些媒体曾反复出现过的“再度放水”“重启宽松”等方面的字眼之外,不少人将当下的逆周期调节类比当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求刺激措施,也常有人将宏观政策等同于逆周期调节。或者,每说到逆周期调节,往往条条是道、如数家珍,而对于作为宏观政策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往限于原则性提及,着墨相对不多。
问题在于,宏观政策终归要在基层落地,其目标终归要通过一系列的传递过程,在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交互作用中加以实现。倘若对于宏观政策的认识向逆周期调节一边倒,倘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被淡化或虚置,显然有悖于当前的宏观调控意图,甚至可能导致“惯性思维”再现,添增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因为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
所以,表面上的理解和认识问题,落到实处便是贯彻和效应问题。理解和认识层面的状况,关系到实践层面的方向掌控、力度拿捏和节奏把握。要使宏观政策方向上不出偏差,力度上恰到好处,节奏上精准适度,结果上不似是而非,就必须全面完整地把握好当前的宏观政策取向。
把握好当前宏观政策取向的三个角度
那么,该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的宏观政策取向?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