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和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
中新社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国家发改委4日披露,截至2019年6月,中方已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共同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资料图:国家发改委。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指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作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模式。
近年来,中方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除了多份合作文件的签署,还取得了多方面积极进展。
其一是合作主体更加多元。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主体,既有金融企业,也有非金融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合资企业;既有中国企业、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也有项目所在国的本地企业,还有国际金融机构。
其二是合作平台加快构建。中国-法国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导委员会、中国-新加坡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组等工作机制相继建立并运行。中国-意大利、中国-奥地利等一系列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成为中外企业交换信息、洽谈合作、达成协议的重要平台。
其三是合作成效逐步显现。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初步确定首个投资项目,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等一批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大项目顺利建成,中方企业、外方企业、项目所在国企业和民众等相关方都从中获益。
为更好服务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中英双语版《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
该指南和案例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列举了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结合类、战略合作类等5个类别21个案例。
入选的案例涵盖铁路、化工、油气、电力、金融等多个领域,涉及日本、英国等国的合作伙伴以及印尼、埃塞俄比亚等合作项目所在国,将为有意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中外企业提供参考。
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中方将继续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
进一步扩大合作朋友圈,继续与有意愿的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从政策到项目的一揽子合作;
进一步挖掘发展新动能,继续深化基础设施、资源能源、产能和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产业链;
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各方企业开展合作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进一步增加利益交汇点,继续与有条件的国家共设投融资平台,引导金融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