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都市区:构筑中原崛起核心增长极
布局“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的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区域空间格局——郑州大都市区:构筑中原崛起核心增长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子佩
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铁路网建设正稳步推进。 马 健摄
郑州大都市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加快发展新经济、构筑基础设施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构筑引领带动中原崛起核心增长极。
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深化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方案要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完善规划体系,推进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网络和城际公路快速通道建设,打造创新活力、生态宜居、魅力人文的现代化都市圈。
郑州大都市区以河南省9.6%的面积,集聚了河南近20%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大都市区是以郑州市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4市中心城区以及巩义市、尉氏县、新乡县、原阳县、武陟县、长葛市等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区
日前,一架飞往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客运航班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起飞,河南首条直达欧洲定期客运航线郑州—伦敦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与郑州至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货运航线互为补充,极大地方便了中原城市群往返郑州至伦敦、卢森堡等地的旅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区,已经成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明确目标。
2013年3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州获准建设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近年来,郑州机场航空货运枢纽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日臻完善。作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目前拥有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冰鲜肉类、澳大利亚活牛、国际邮件经转等6个指定口岸和跨境电商业务,并从今年4月份起实施7×24小时通关,6点到达郑州机场的澳大利亚金枪鱼,依托空铁联运枢纽,当天18点就能端上北京等地顾客的餐桌。
近年来,郑州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以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国际陆港)“四港联动”体系为依托,形成了覆盖23个国家近200座城市,货邮吞吐量进入全球50强的“空中丝绸之路”;打通东联西进南拓陆路通道,集货半径超过1500公里,覆盖24个国家126座城市的“陆上丝绸之路”;拥有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去年跨境电商交易额86.7亿美元、全国第三的“网上丝绸之路”;与青岛、天津等港口无缝衔接的“海上丝绸之路”四条“丝路”,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据介绍,郑州大都市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战略高度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加快发展新经济、构筑基础设施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
构筑综合交通体系
今年5月29日上午,随着郑州南站承轨层郑万正线7道最后1077米长轨铺设到位,郑万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正线轨道全线贯通。郑万高铁是西南连接中原的主要客运高速通道,郑阜高铁连接河南郑州与安徽阜阳,这两条高铁是河南米字形高铁网中的“撇”和“捺”的重要组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一个半小时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可以覆盖近2亿人口。
“加快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第一任务是‘构建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
当前,郑州正加快推进郑州南站、小李庄站建设,提升改造既有郑州东站、郑州站服务能力,形成大都市区“四主”铁路客运枢纽。同时,布局新乡东站、开封北站、许昌东站、焦作站“四辅”枢纽,与洛阳龙门站共同构成外围铁路客运枢纽,全力推进主与辅、辅与辅枢纽间的城际铁路建设,构建米字形高铁在大都市区的外围联络线,实现高铁干线进入大都市区后的高效运输组织,构建“四主、四辅、多点”铁路客运枢纽,并完善枢纽衔接功能,推动大都市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多网合一”,让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无缝换乘。
在扩大大都市区高铁网络覆盖的同时,郑州还以功能组团作为铁路对外枢纽的配置单元,建设CBD、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组团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以及南部新城枢纽站,实现多点布局、分区就近均衡服务。同时,围绕铁路车站配套建设公路客运站、公交场站、城市轨道车站,打造城市综合客运枢纽,重构大都市区轨道枢纽体系,强化与功能中心的耦合布局。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