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91岁“香港巴菲特”李兆基拟退休 “四大天王”

2019-03-22 03: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WB01
摘要: 
91岁“香港巴菲特”李兆基拟退休 身家300亿美元,2019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仅次于李嘉诚;“四大天王”时代将落幕 现年91岁的香港富豪李兆基准备退休。3月20日,恒基地产发布公

  91岁“香港巴菲特”李兆基拟退休

  身家300亿美元,2019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仅次于李嘉诚;“四大天王”时代将落幕

  现年91岁的香港富豪李兆基准备退休。3月20日,恒基地产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收到公司主席及总经理李兆基通知,因年事已高,现正式考虑退休,将建议由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出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

  作为香港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出生于1928年的李兆基也是继李嘉诚、赌王何鸿燊等富豪退休后,香港四大豪门家族最后一位第一代创始人退休。至此,香港富豪“四大天王”时代即将正式落幕。

 

  “富二代”从商七十余载构建商业帝国

  李兆基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市,人称“香港巴菲特”。1996年,李兆基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榜排名第四位,跃居亚洲首富。2019年,李兆基以30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二位,仅次于财富总值317亿美元的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

  与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不同,李兆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富二代”。李兆基出生时,其父李介甫已经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

  6岁开始,李兆基被父亲安排进商铺学习做生意;15岁时,开始经营两间店铺。1948年,李兆基带着1000块只身去往香港,开始了“创业之旅”。

  长袖善舞的李兆基擅长与香港富豪进行合作。1958年,李兆基与郭德胜、冯景禧等香港企业家一拍即合,8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业后,他们一改此前香港地产业的经营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时风生水起。

  五年后,李兆基与郭德胜、冯景禧单独组建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拥有30%股份的李兆基任公司副主席兼总经理。值得注意的是,在创立恒基兆业后,1992年,李兆基与李嘉诚合作,开发香港中环的嘉兆台项目。

  1972年,新鸿基地产上市,此时合作十余年的三人也正式分手,李兆基分得价值约为5000万元的地盘和物业,并于1972年底与胡宝星合作,组建永泰建业有限公司,李兆基任副主席。此时香港股市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

  三年后,香港股市复苏,李兆基成立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基地产”),并于1981年买壳上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恒基地产迎来高光时刻。1990年到1996年,恒基地产的年营收由40亿港元升至153亿港元,市值由1990年的136亿港元跳升到1996年的1325亿港元。

  经过多年发展的李兆基,已成为香港地产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李兆基的上市业务非常广泛,包括6家上市公司,横跨地产、能源、酒店、交通及零售等。除恒基地产外,还有中华煤气、港华燃气、美丽华酒店、香港小轮、恒基发展,总市值高达5143亿元。

  目前,李兆基共计持有59.87%的恒基兆业、2.5%东亚银行、12%新鸿基公司、10%星洲新达城市发展的股份。此外,他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71.8%的恒基发展、29.7%中华煤气、32.6%油麻地小轮和25%广州洛溪新城的股份。

  被称“香港巴菲特”却自认“冒牌股神”

  上世纪80年代,李兆基看准时机进军内地市场,并参与了广东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的项目,之后加快步伐,完成了以耗资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投资项目。

  不过,从2014年开始,随着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崛起,香港房地产企业在内地的市场份额一路缩减,同期李嘉诚也开始出售内地物业。

  恒基地产数据显示,2018年该公司在内地的土地储备约为3204万平方尺,而2014至2017年,恒基在内地的土地储备中自占楼面面积分别为1.36亿平方尺、1.27亿平方尺、1.01亿平方尺、3500万平方尺。

  公告显示,2017年,恒基地产以17.27亿元的价格,向碧桂园出售了位于广州芳村尚待拆迁及清理的地块,这个项目原可建楼面面积逾1200万平方尺。同年5月,恒基地产再次甩卖内地物业,以人民币71.76亿元的价格向富力转让位于沈阳、鞍山、铁岭、大连及广州的9个项目的权益,项目原可建楼面面积合共约3900万平方尺。

  除了房地产,李兆基在资本运作上收获颇丰,曾认购部分内地地产开发商股份,有着“亚洲股王”、“香港巴菲特”之称。

  2004年,李兆基成立兆基财经,管理家族在全球的65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李兆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引人注目。他先后斥资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国企股票,包括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保险(放心保)、交通银行、神华能源、建设银行等众多企业。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