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省一大就在我家里闭幕”
本报记者重访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平阳凤卧镇——
“80年前,省一大就在我家里闭幕”
“80年前,省一大的闭幕会会场就在我家里。当年开会刘英同志就住在我爷爷家里,饭都是我奶奶烧的。”
今年79岁的平阳老人翁仁德,每每提起这段历史,依然动容。
浙南红都,山海平阳。
被誉为“浙江延安”的平阳县凤卧镇,坐落在浙南的连绵群山中。
80年前,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省一大”)在这里召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革命斗争的红色记忆。
抚今追昔,我们踏着先辈们的足迹,走过一条勇士们用生命铺就的红色道路,内心倍感震撼。
80年前,“省一大”
在浙南山村的老木屋召开
平阳凤卧,曾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平阳凤卧的冠尖山与马头岗召开,标志着浙江党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大会通过《目前抗战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文件,选举产生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刘英同志任书记,选举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当日下午黄昏时分,船抵平阳境内一个小小的码头,我们即弃船上岸,在向导的带领下迅速进入平阳山区,越走天越黑,越走越是小路崎岖、山峦重叠,我们意识到脚下正是红军坚持3年浴血奋战的浙南游击根据地,心情都很不平静。”当年参加“省一大”的革命前辈林一心、谢廷斋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他们赶赴召开“省一大”的地方,正是平阳凤卧冠尖。当年,26名代表化装成商人、教师,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层层封锁线,踏上曲折崎岖的山岭,上了冠尖山——大会所在地。
冠尖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以前只有一条隐藏在密林深处的曲折山路可供通行。每到春夏之交,由于海拔较高,整座山都笼罩着云雾。刘英等革命先辈之所以将会址选在这里,一方面这里山村隐蔽,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红透了”的地方,党支部坚强可靠,群众基础深厚。
沿着红色健步道拾级而上,到达冠尖山半山腰,穿过层叠掩映的林木,一座6间房的木结构老屋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中共“省一大”旧址。
时间仿佛凝固在80年前的7月21日,就在那一天,数十位热血澎湃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在这座被称为“冠尖新楼”的二楼会场内,“省一大”开幕。
这座承载着红色历史的老屋,早已成了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毗邻老木屋的就是“省一大”纪念馆,80年岁月交错,恍如昨日。
“当年省一大的闭幕会
会场就在我家里”
“省一大”会议在冠尖山、马头岗两地召开,因会议时间长、参会来宾较多,为避免暴露,他们将会议下半段移到马头岗翁浩统的家里。
“省一大的闭幕会会场就在我家里,翁浩统是我的爷爷。” 今年79岁的翁仁德老人,依然清楚记得这段历史,“郑海啸是我的舅公,当年开会刘英同志就住在我爷爷家里,夫人丁魁梅同志住在我家楼上,饭都是我奶奶烧的。”
在浙南红色革命的历史上,翁仁德的爷爷翁浩统一家和舅公郑海啸一家,都是绕不开的名字。当年,翁仁德的舅公郑海啸是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负责保障“省一大”召开时的安全和后勤工作。1940年至1942年,他的妻子、胞弟、女儿三位亲人先后因革命牺牲,一门三忠烈的故事在平阳广为流传。
而翁仁德的爷爷翁浩统一家人,5个儿子都是革命群众,有的是党员,有的是党的地下交通员,他们以赤忱之心支持和参加革命。
当年,马头岗的党支部党员们为“省一大”的召开而奔忙,翁仁德的舅公和父辈们布置会场、站岗放哨、采购物资、保障后勤。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刘英同志留给我们家族的纪念。”双手婆娑,79岁的翁仁德老人从文件袋里拿出一张斑驳泛黄的一寸照。这是1939年7月30日,“省一大”会议结束那天,刘英在临走前交给翁仁德的父亲翁吉忠的。
“我赠送你一张照片,给你作留念。干革命随时有牺牲的可能,我不在了,以后你想到我,就看看照片。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一起合照一张。”翁仁德回忆,会议结束那天,刘英从军用包里掏出照片递过来。照片上的刘英,瘦削文静,“像一个教书先生,不像是会打仗的人”,翁仁德老人说,后来,刘英不幸牺牲,这张照片就成了翁家人永远的纪念。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