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
超期服役1年多,为空间站建设验证了“太空加油”等关键技术;我国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天宫二号”技术参数
基本参数
全长10.4米
最大直径3.35米
太阳翼展宽约18.4米
重量8.6吨
舱体结构
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
在轨寿命 2年
载人能力
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生活30天
应用载荷
14项应用载荷
多项航天医学验证装置
在轨维修技术验证装置
机械臂操作终端
7月19日21时06分,翱翔太空1000余天后,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天宫二号”采取受控方式离轨,这是继“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后,我国第二次实施航天器受控离轨。
“天宫二号”超期服役1年多,可谓功勋卓著。其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介绍,“天宫二号”之后,我国全面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作为我国首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可谓空间站的雏形,也是空间站建成之前最后一次实战演练。
“天宫二号”大事记
2016年9月15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6年10月19日
与神舟十一号飞船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
搭载的一颗伴随卫星成功释放,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合体第一次拍照。
2016年10月23日
2016年11月17日
航天员返回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
2017年4月22日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2017年4月23日开始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俗称“太空加油”。
2017年6月19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相关技术。
2017年9月12日
与天舟一号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第三次交会对接)。
2017年9月17日
与天舟一号分离。
2019年7月19日
受控离轨。
“天宫二号”的“超能力”
1
观测到太阳X射线暴 探测能力比肩国际天文卫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运行期间,成功观测到了太阳X射线暴,探测能力与国际天文卫星相当。“天宫二号”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已被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等空间天文卫星观测所证实,为国际伽玛暴联合探测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植物在太空全过程生长 水稻、拟南芥发芽结果
“天宫二号”搭载了一个微型培养箱,种植有粮食作物的典型代表水稻和绿叶植物的典型代表拟南芥。科研人员通过地面遥控,对太空培养箱进行温控和浇水,让拟南芥和水稻顺利开花结果。这是我国首次完成植物生长全过程实验,为发展空间植物培养技术、探索保障人类长期空间生存,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3
利用脉冲信号定轨 运行国际首台在轨冷原子钟
“天宫二号”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利用观测到蟹状星云(Crab)脉冲星的脉冲信号进行定轨,推动了脉冲星观测和导航技术发展。
此外,“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根据在轨测试结果推算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7.2E-1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4
参与量子通信 实现量子密钥分配和激光数据传输
“天宫二号”还在量子通信试验方面做出了贡献。“天宫二号”量子密钥分配试验采用对光量子诱骗态方法,成功进行了天地量子密钥分配和激光业务数据传输,密钥成码率、跟瞄精度优于技术指标要求。这项工作为我国量子科学卫星做了先期技术验证,并巩固了我国在空间量子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数据来源:载人航天网
新京报讯 7月19日21时06分,功勋卓著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谢幕演出”。在地面指挥人员的控制下,“天宫二号”受控脱离运行轨道,高度逐渐降低,随后进入大气层。在与大气层高速摩擦产生的火焰中,“天宫二号”主体烧毁殆尽,少量高熔点残骸穿越大气层,落入南太平洋预定的无人安全海域。
若成为太空垃圾对太空与地面造成威胁
上一篇:像反贪腐一样反统计造假应成常态
下一篇:让政府花钱晒在阳光下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