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2019-07-19 20:5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核心提示: 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推进新

  核心提示: 在唯物史观视野下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地统一起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与“顶层设计”,从推动发展、描绘蓝图、实现路径、政治保证四个方面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谁来做等。

 

  “八个明确”是“政治宣誓”,明确我们要干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十四个坚持”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层设计”。对新时代新思想的理解,既要理解其具体内容,也要理解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因此,我们要在唯物史观视野中,从推动发展、描绘蓝图、实现路径、政治保证四个方面理解“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总体上历史地逻辑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重要的论断和要求。

  解决矛盾,推动发展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告诉人们,在新时代,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强调“伟大斗争”,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角度理解,这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解决发展问题的政治宣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进步以至社会形态的更迭。二者之间的矛盾是社会根本矛盾。社会根本矛盾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得以转化,是因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尊重规律并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与价值统一起来,努力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对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阶段,都要依循根本矛盾,不断解决发展问题,使根本矛盾不断得到解决,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带领人民审时度势,布局谋篇,一步步地在解决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不断推动根本矛盾的解决,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共同理想不断向最高理想跃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见证了两个社会主要矛盾的更替。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根本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阶段性解决,作为其阶段性表现的主要矛盾跃升到一个新的形态。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解决是生产关系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得到阶段性解决,新的矛盾随之产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动因。

  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通过改革的手段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开放后两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也是改革策略的转化,这是由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关系决定的。解决不同的矛盾,要求的改革方式也不同。“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型手段,一定程度上不再适用于解决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描绘蓝图,明确目标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告诉人们在新时代具体要“做什么”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绩效地设定和推进阶段性目标的行为,但“使命使然”这一点具有根本的解释力。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不是一般“执政型”政党,而是“执政”与“革命”相统一的“使命型”政党,理想远大,使命崇高。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使命”与“理想”的陨落,“担当”与“执政”的脱离,忘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价值追求,把“领导权”异化为“官本位”,把“服务”转化为“生意”。因此,中国共产党履行“使命”,加强“领导”,确实不能忘记其“来处”。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而不是拍脑袋决策,纸上谈兵。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