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出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政策
出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政策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委员建议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改革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法宝,核心是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4月22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乡村产业发展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产业形态不断丰富,但仍然存在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较短的问题。与会人员认为,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张光荣建议,加大扶贫产业的培育力度。产业培育和发展直接关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因此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特色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根植于乡村的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民族文化工艺品、乡村旅游等扶贫特色产业。
那顺孟和委员说,现在是有能力、有体力、有钱的人大量流出农村,留下来的人都是老弱病残、没能力也没体力的人,所以发展乡村产业要靠人才,也要靠资金的支撑。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放一些长期贷款,利息稍微低一点,财政补贴一下。
吴月委员结合海南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海南是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也是海南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橡胶也是国家的战略物资。近年来由于价格持续低迷,胶农已经弃种、弃管、弃割。吴月建议国家对橡胶种植采取扶持政策,对胶农给予补贴,促进橡胶产业的发展。
制定乡村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实行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得人、钱、地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障碍,制约了农村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针对报告提出的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缺乏的掣肘,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建议,在不违反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前提之下,可以探索城镇户口下乡创业的人才,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可以有时限地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分享农村发展红利的机制。
李锐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出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政策措施,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统筹安排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李钺锋委员说,中西部地区乡村发展存在硬件设施难支撑、人才队伍难集聚、资金投资难整合困局。他建议持续加强对落后地区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加快实施本土人才培育计划和农业吸引力提升计划,夯实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统筹谋划优化乡村产业链
在谭惠珠看来,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比较短、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农村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徐绍史委员建议,乡村产业发展要结合乡村振兴、“三农”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等,统筹考虑谋划,避免急于求成,仓促推进。
郑功成委员说,乡村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必须要重视打破传统的基层行政区划,统筹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乡村产业发展还应该以优质农产品为主要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小众化、精品化、品牌化的农产品,让整个农业产业升级才是根本,加上互联网的传递及服务,一定能够促使这些优质的农产品稳步发展。”
陈国民委员就乡村电子商务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从报告可以看出,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18年突破了1.3万亿元,但其中农产品只占3000亿元,农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还不大。正如报告中说的,大路货多,优质、绿色农产品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高,精加工、深加工不足,产业融合层次低,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联结还不紧密。
陈国民建议,要优化乡村的产业链,向前向后都要延伸。同时,应完善产业链与农户利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只有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使得各方同心协力,形成更大的合力,实现1+1大于2的局面。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