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的赛道上,银行高管都在谈论这个词......
2018年下半年,“开放银行”的概念逐渐火热起来,并迅速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金融科技革新业务的核心模式。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北京对外发布“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国内首个关于“开放银行”构想的落地。
需求创造市场。“开放银行”的概念并非凭空产生,银行寻求金融科技的助力也是出于现实转变与发展的需要。
1.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移动支付平台等异业竞争,分流银行的客群与销售渠道。
2.互联网理财的兴起,与新资管政策的颁布,使银行近期中间业务收入普遍缩水。
3.普惠金融的业务压力。“普”意味着银行的业务运营需要下沉,这让很多大型银行承压,因为他们要走出熟悉的客群结构,面对小微企业要优化风险管理。“惠”意味着更低的贷款利率、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
4.政策红利的减少。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银行表内业务的利差收入将逐渐减少。
5.银行业务自身需要转型,以适应新的金融生态。零售客群的深化经营、存量业务的化解等都是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开放银行的概念看,英国竞争与市场委员会(CMA)2016年给出的表达是:开放银行是一种可以让包括小企业在内的消费者共享信息,允许现有公司和新成立公司提供超高速支付方式和创新银行产品的全新、安全的商业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开放银行构建的生态将涵盖丰富的场景、小微企业以及在互联网时代已被改变消费习惯的C端用户,而这些主体正是银行改革过程中的痛点。
对此,招商银行零售金融部副总高旭磊认为,在开放银行的生态环境当中,银行可以扮演多种角色,既可以充当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生产者,同时也可以销售其他的合作伙伴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认为,开放银行将给消费者更大的自由,也可以拓展和优化银行的业务;此外,还可以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多种创新途径,也可以为非金融服务提供商构建迅速融入数字经济生态的捷径。
在革新的赛道上,国有大行和较大的股份制商行在技术和资金上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从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业态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股份制商行创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区域性城商行由于技术基础薄弱、可承担研发成本低等因素,更多只能选择与第三方合作。
第三方在接洽合作时,会考虑大行的品牌红利,而银行在寻求合作时,对BATJ等技术巨头则更有合作的倾向。南京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陈瞰认为,与技术巨头合作的好处在于,其模式较为成熟,有标准化的产品,银行可快速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头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技术方也有拓展长尾市场的意愿。供需双方都有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这构建了双方合作的基础。不过,陈瞰也表示,合作仍需建立在对等资源的交换上,因此中小银行通过联盟的形式增加“体量”或为可行的办法。
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则认为城商行的规模反而是其转型的有利因素。胡德斌曾比喻:“现在每家银行都处在数字化银行的跑道上。例如,中等规模的银行像运动员一样既有比较强大的资本,又有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积累,起步比较快,跑得远一点。”大行因其体制和规模,在改革过程中常被称为“大象转身”。同时,胡德斌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要通过配套的顶层设计来实现。
顶层设计的一大关键在于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特点的有效挖掘,城商行从设立之初就天然具有区域优势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属性,实际来看,很多城商行的发展规划也基于这一点。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就表示,北京银行在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目标是将线下业务跟线上业务加强融合,同时转型发展小微、零售等趋向轻资产的业务。
在近日发布的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2018年的财报中,“轻资产”一词也被反复提及。当前银行的零售业务面临转型,优化资产结构和质量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金融科技便是优化风控最有效的工具。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