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两大新动作齐出 中国完善开放布局
中新社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 李晓喻)8月30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完成两大新动作。
继26日公布总体方案后,河北、山东、江苏、广西、云南、黑龙江新设六个自贸试验区30日全部正式挂牌。至此,中国已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了自贸试验区全覆盖。
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站启动。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同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50条特殊支持政策公布,明确原则上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在外界最为关注的吸引人才、金融支持等方面,官方也提出不少有国际竞争力的举措,如允许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直接在新片区工作,新片区内符合条件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分析人士认为,这两个大动作凸显中国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
从空间布局来看,中国自贸试验区分布更加均匀,东南西北均有落点。其中,既有经济发达省份,也有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既有长期以来走在开放前列的沿海地区,也有对外开放相对滞后的沿边地区。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日益优化的自贸试验区布局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过去“点—线—面”的开放模式正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转变。
资料图为天津港东疆片区的网易考拉北方物流运营中心。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费威认为,这种布局使自贸试验区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渐相辅相成,不仅能够建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所在区域的发展水平,也可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任务设置来看,各自贸试验区的任务亦在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探路”的总目标下各有特色,差异化探索更加明显。
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定位于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旨在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研究提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江苏将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产业创新;河北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开放,推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创新;山东突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和海洋经济发展;广西侧重推进与东盟合作,打造对东盟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等。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