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再提这件事,中国经济能否稳住它是关键
中国政府网28日晚间公布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全文。他在这场6月25日举行的会议上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
不到一个月后,李克强于7月16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再度谈到这一问题。他强调,要破解多重难题、保持经济在高基数上平稳运行,关键靠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扎实落实‘放管服’改革新任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两次讲话,都直指一点——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
为什么?
给经济增长挖掘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为何要紧扣上述九字?
先解释一下:市场化,就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法治化,就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国际化,就要持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促进提高国际竞争力。
九字合一,就是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就有利于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竞争力、释放国内市场巨大潜力,从而助力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这一点,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
不久前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但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更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中国不仅要通过实施逆周期调节来稳增长,更要深入挖掘改革动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李克强在这场电视电话会议上亦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举措,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大改革之举,也是当前实现“六稳”、办好我们自己的事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不懈深入推进。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190个经济体中名列第4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32位。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整体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中国与国际顶尖营商环境仍存在一定距离。
为此,中国正三步并作两步加紧追赶。今年以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工作稳步推进,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出台实施,目前征求意见已经公布。
据了解,该《条例》一方面将聚焦当前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制度性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广国内最佳实践,明确各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随着中国扎实落实“放管服”改革新任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植一视同仁、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一系列积极效应将连锁显现。“企业家有信心了,投资增速就会上升,经济增长动能便会加大,金融机构也愿意扩大资金投放规模。”
怎么做?
行“简约”之道 做权力“减法”
优化营商环境该怎么做?李克强的答案是,坚持行“简约”之道。
他指出,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简政放权成效明显,但还要继续深化,“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来,把该清的障碍加快清除掉,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
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就是中国在此方面放出的“大招”。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外资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不少外资企业反映希望涉足中国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却由于相关政策限制被挡在门外。
李克强亦坦言,“我们已经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但是清单事项仍然偏多,清单之外的障碍也还不少。”
为进一步提振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经营信心,中国今年以来针对外商在华生产经营“痛点”推出多项措施,其中就包括继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推进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开放等。
专家指出,负面清单的修订,在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的同时,也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了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更有助于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
企业办事方便与否,亦是衡量市场环境的重要指标。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