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远望5号船“90后”测控技师:“追星”10年保驾护航

2019-07-29 04:0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好消息传来,远望5号船测控技师王宇松了口气,他起身离开主控台,激动地和身边的同事拥抱、欢呼,这是他参与的

  90后主操作手的10年“追星”路

远望5号船“90后”测控技师:“追星”10年保驾护航

  王宇(右一)在执行测控任务王煦之摄

  第二看台

  北京时间7月26日11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远望5号船在预定海域圆满完成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好消息传来,远望5号船测控技师王宇松了口气,他起身离开主控台,激动地和身边的同事拥抱、欢呼,这是他参与的第51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1990年出生的王宇,在船上已工作了整整10年。这次任务,他由“副”转“正”,正式担任雷达主操作手,实现了由“替补”到“主力”的转变。

  必须把最坏的情况都想到

  在时差比国内早4小时的南太平洋任务海域,远望5号船按照预定航线匀速航行。甲板上巨大的雷达天线缓缓转到指定位置,控制中心的调度声此起彼伏,各类仪表仪器上的指示灯红绿闪烁。测控系统主控机房里,主操作手王宇严阵以待,方寸大小的操作台,却能联动直径为12米的巨型天线,通过它捕获目标,牵引几千公里外高速飞行的火箭、卫星。

  “目标出地平。”

  火箭升空飞行约20分钟后,顺利抵达远望5号船测控弧段,此时主控台显示屏上,一个红点闪入屏幕,王宇左手拨动转轮控制“方位”,右手把稳操作杆控制“俯仰”,操纵着雷达天线捕捉卫星信号,将代表目标的红点牢牢锁定在屏幕正中心。

  王宇介绍道,在海上测控过程中,捕获目标是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也是整个任务中最关键的一环。“以前我对这个环节体验不深,直到干上主操作手,才真正感到责任重大。”他说。

  “由于卫星的飞行姿态在不断调整,我们在跟踪卫星过程中,会进入卫星天线干涉区,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信号丢失的情况。”王宇说,远望5号船是此次任务中唯一的海上测控点,作为主操作手,他必须预想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做好分析、准确掌握可能发生干扰的时间节点,确保跟踪不间断。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

  王宇喜欢读书,最喜欢海子的诗,尤其爱读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09年第1次登上远望号船,洁白的船身在澄黄色江面的映衬下,光亮夺目。这一幕深深地刻在王宇脑中,历经10年仍记忆犹新。他说,初识远望号便一见倾心,从此与星辰大海结缘,再难分开。

  刚开始时,他从后勤系统干起,自学多门课程,白天看图纸、摸设备,晚上翻资料、“啃”书本。从最底层的驱动机房到最高处的雷达天线,上下七八层来回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逐渐承担起了伺服驱动、监控岗位的工作。

  伺服驱动、监控岗位可以说是主操作手的“副手”,对知识储备、实操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应急处置时更要具备替代“一岗”上阵的能力。

  王宇坚持每天进行针对性目标捕获跟踪练习,从监视屏幕到操作摇杆,每个动作都需要全神贯注,“一次联调下来,手心里都是汗”。

  某次任务全区合练时,王宇发现监控屏上代表目标的点极小幅度偏离了十字中心位置,他立即向主操作手王新荣报告。合练结束后,全系统用了长达12小时进行问题定位、器件更换、状态验证,等到全部状态恢复,已是凌晨两三点。

  “当时偏差不到1毫米,如果不是充分了解设备状态,很容易忽略过去。”王新荣说,事后他们对更换下来的变频器进行检查,发现受海上温度、环境以及航行中颠簸影响,设备的可靠性下降。如果用这样的设备执行任务,会在跟踪时出现相位偏差。

  在执行最近这次任务时,王宇精准操控雷达天线,目标发现及时、捕获快速、跟踪稳定,获取完整数据,持续海上测控约600秒,准确高效地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送实时测控数据,为卫星太阳帆板展开等关键动作保驾护航。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