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南方电力负荷屡创新高背后的经济新“密码”

2019-07-21 07:43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南方电力负荷屡创新高背后的经济新“密码” 本报记者 庞彩霞 通讯员 佘慧萍 何 石 7月17日,南方电网统调负荷创下今年第七次新高,达1.82亿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7.87%。除了空

  南方电力负荷屡创新高背后的经济新“密码

  本报记者 庞彩霞 通讯员 佘慧萍 何 石

  7月17日,南方电网统调负荷创下今年第七次新高,达1.82亿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7.87%。除了空调用电等负荷迅速攀升外,高端制造业成为拉动用电增长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制造业的腹地,集聚着数十万家制造业企业。近日,记者深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工地车间,透过机器轰鸣的火热现场,透过制造业企业用电变化的“晴雨表”,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韧性,探寻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密码一:

  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创新

  今年1月至5月,美的集团用电量达2.64亿千瓦时,增长了6.85%,高居佛山用电量第一。这主要是因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加大了对电能的需求。据美的集团党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美的空调的智能工厂已经投入机器人702台,各类自主研发设备326台,节省人力2.2万人。

  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进行产品的创新迭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做强的关键。

  统计数据显示,佛山市第一季度生产总值为2266.50亿元,增长6.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其中,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对经济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在深圳光明区,坐落着深圳建市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仅10年,华星光电积极把握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机遇,致力于提高国内面板自给率,在深圳建成t1、t2、t6三条生产线,第11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t7正加紧建设。

  “t1、t2项目满产满销,在用电量上基本达到上限;t6项目生产正在爬坡期,预计2019年10月达到满产;t7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21年达到满产。”华星光电制造中心动力技术处总监杨坤璋表示,今年公司深圳地区用电量约30亿千瓦时,待全部项目满产后,用电量将达50亿千瓦时。

  技术创新撬动产业创新,这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的第一股力量。

  密码二:

  消费结构升级扩宽市场空间

  7月10日,位于广州南沙的广汽丰田生产车间,200余台机器人正在进行自动化焊接,整齐划一的机械手臂蔚为壮观。

  “上半年,广汽丰田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用电量也相应同比增长10.9%。”广汽丰田工厂企划室动力科负责人说,顺应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潮流,广汽本田混合动力等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6.4%,用电量也节节攀升。

  广州供电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广州累计用电量前三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占制造业的12.57%、8.43%和6.91%。这恰好体现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7月10日,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在东莞举行动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从事智能手机及周边产品研发设计和检测,将进一步提升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力。

  “消费结构升级带来了智能手机生产、销售的平稳增长,这从我们持续增长的用电量就可以看出来。”OPPO公司后勤工程部部长曾文俊说。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之首的电子信息制造业,1月至5月用电量为44.19亿千瓦时,占制造业总用电量的21.94%,同比增长1.09%。

  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让众多企业进入稳定发展轨道,成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韧性的第二股力量。

  密码三:

  传统制造业转型激发新动能

  惠州大亚湾,以前是一个小渔村。自1993年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迈入发展快车道,已发展成为以中海炼化和中海壳牌两大石化企业为主导,汽车电子产业为补充,石化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条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区。

  “1月至5月,中海壳牌一、二期用电量总共达到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3%。”中海壳牌二期生产中心运维部经理于甲茂告诉记者。

  中海壳牌提炼出来的产品大部分可在石化区内消化,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大亚湾区制定“招商地图”,努力向石化产业中、下游延伸,伊科思等高新技术企业相继入驻,石化产业链日益完整,产品也逐步走向高端。

  在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多企业加速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跃迁。2007年,位于佛山的新明珠陶瓷集团厂区有8000多人。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生产过程逐渐机械化、智能化。目前厂区仅有4000多人,产量却实现翻倍。1月至5月,公司用电量增长22.69%,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