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防范生物入侵亟需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2019-04-12 04:4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前不久,成都邮局海关从德国入境邮包中截获活体蚂蚁463只,每只蚂蚁长约1.5厘米。广州白云机场海关近日销毁了386公斤

  防范生物入侵亟需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去年海关截获植物有害生物4583种

防范生物入侵亟需制定专门法律法规

  图为多个海关查获的异宠。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近日,广州海关隶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现场关员在对一名非洲籍留学生携带的进境行李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包内夹带两只活体蜗牛,当事人称准备将两只蜗牛作为宠物申报携带入境。经鉴定,这两只活体蜗牛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国际公认的“田园杀手”——非洲大蜗牛。 

  如今,归国旅客与“海淘”无意之间都可能成为外来有害生物的搬运工、动植物疫病疫情的“二传手”。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2018年,全国各口岸共截获植物有害生物4583种、68.5万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35种、7.1万次。

  异宠频闯国门

  近年来,“异宠”热风靡国内。各地海关在旅检渠道及国际邮包中频频截获乌龟、毒蛇、蜥蜴,蚂蚁等动物,以及各种奇异花草种子、植物等。

  近日,厦门海关隶属邮局海关在进境邮件中,发现一件来自台湾申报为“塑料货样”的邮件被X光机图像显示异常,开箱后发现,包裹内为三个透明收纳盒,盒内有白色似蚕蛹状的动物蠕动。经鉴定,盒内疑为金龟类幼虫。据悉,购买者是想当宠物来养。

  前不久,成都邮局海关从德国入境邮包中截获活体蚂蚁463只,每只蚂蚁长约1.5厘米。收件人自称是宠物爱好者,特意从德国购买回来当宠物饲养。这批蚂蚁经成都海关技术中心鉴定为野蛮收获蚁。此外,成都邮局海关还截获20株来自日本的活体柑橘种苗。据成都海关介绍,柑橘种苗可携带的有害生物多达450余种,四川是柑橘生产大省,这些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对当地柑橘生产将带来灾难性损失。

  3月20日下午,深圳海关所属深圳湾海关从一辆自香港入境的空车内查获未经申报的蝴蝶标本、蛇骨标本、鸟骨标本、甲虫标本等合计3.4千克,奇异多肉植物合计25千克。动物尸体、动物标本、动物源性废弃物、植物均为我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中明文规定禁止携带的产品。

  而随着春天的到来,从境外邮寄种子入境也达到了高峰。记者从南京海关了解,3月18至22日的一周时间内,金陵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就从德国、法国、捷克、英国、美国等国家寄往南京的邮包中查获花卉蔬菜种子59批次。其中不乏南非的多叶芦荟种子、柏加芦荟种子等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目录内的植物物种。仅3月份以来,金陵海关从截获的境外种子中检出有害生物38批次,其中包括能广泛寄生于100多种植物并造成作物减产和死亡的恶性杂草菟丝子。

  广州白云机场海关近日销毁了386公斤在进境货运渠道查获带有番茄斑萎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植物种子。据悉,番茄斑萎病毒可侵染番茄、辣椒、烟草、莴苣等超过70个科1090种植物,植物染病将出现不结果或果实坏死等症状,已被列为世界危害性最大的十种植物病毒之一。

  入侵危害巨大

  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数据显示,我国95%以上的入侵物种由人为引入或带入。外来入侵物种遍布中国,涉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

  广州海关动植检专家廖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疫病或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并在我国境内定殖、扩散,将给生态、农业等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近年流行的多肉植物,大多原产于中亚、非洲及美洲大陆,因其形态别致、颜色多样,赢得了人们喜爱。多肉植物繁殖力很强,有时仅需一片叶子、一个侧芽就能繁殖,如果栽种不当或随意丢弃,极易在野外环境定殖和扩散。这类外来植物一旦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因缺少天敌,肆无忌惮地生长,就会大幅挤占当地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损害当地植物的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同时,新生种群的定殖扩张,还会改变土壤原有的结构和成分,导致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请神容易送神难,生物入侵的情况一旦发生,根治难度很大,可对入侵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廖辉无不担忧地说,多肉植物还很容易受到多种植物病虫害的侵染,成为植物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载体,对农林生产以及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而受国内市场和品种所限,部分“异宠”玩家通过邮购、携带国外的野生品种,甚至是濒危物种。据了解,如今进入中国的“异宠”种类加起来已有上千种,且每年都在增加。而部分物种在中国具有极强的适应、繁衍能力,迅速形成种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巴西龟,不仅在国内江河发现,且成为各地花鸟市场、网店的“常客”。而巴西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它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流传。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