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雅强:以互联网对互联网 用新技术满足数字化公证新需求
近日,全国首例区块链公证书在北京市中信公证处(下称中信公证)开出。该公证书具备手机扫码验真、线上查询等功能。相比于传统公证书,区块链公证书具有易查询、可鉴真、高便捷、广应用等优势,能够为民众提供更为便捷而丰富的公证服务。
中信公证副主任闫雅强表示:“区块链公证书延伸了公证的深度与广度。从深度方面来说,区块链公证书的便捷性提升了公证的应用效率,从而能够最大化发挥公证对于用户的价值;从广度方面来讲,区块链公证与无所不在的数字化链接,能够让公证应用于更丰富的生活场景”。
数字经济时代是公证必然拥抱互联网+的大背景,而区块链技术自身与公证的契合,则让区块链公证成为可能。闫雅强指出:“区块链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环境下的信任及成本问题。而这也正是公证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公证中,当事人办理后持纸质的公证书去使用,如果到国外使用还需要进行认证等,而存在于区块链上的数据因其不可篡改性无须第三方机构背书,再加上网络的全球连通性,保存、携带、核实成本几近为零,“公证书”加上“区块链”这个“前缀”可以大大降低使用环节的信任成本。
除此之外,区块链虽然方兴未艾,但链上的数据可能很快实现海量增长,这对于涉及各行业的公证来说无疑是一个庞大而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库。另一方面,公证行业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也纳入区块链发挥效用,两者的结合俨然将会使大数据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由于区块链所具有的以上优势,公证当然应该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打造区块链公证新生态。”闫雅强说,国内首例区块链公证书的发出,吹响了建设区块链公证新生态的号角,但一切毕竟刚刚起步,中信公证乃至整个公证行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闫雅强坦承,在实际运营中,中信公证发现,应用互联网技术不难,但要把它做深做细,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技术方面,公证平台需要运用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需要持续而高质量的运维与研发,这对于公证人来说是第一个难题。
更大的挑战在于业务方面。公证需求来自各行各业、形形色色,这就需要后台在建立数据模型时实现定制化与个性化。“一方面是来自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公证需求,一方面我们还要把这些需求完全理解,并通过数字化形式实现。这个挑战的难度是不言自明的。”
“要实现与互联网技术无缝链接,需要大量技术投入和人才投入,而一般的公证单位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很难做到。”闫雅强对此建议,第一,相关行业组织应该统筹组织,共同致力建立一个具有高技术性、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够实现全国公证业务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从而形成一个基于公证业务的生态体系。
第二,通过法院、民政、不动产登记、其他公证机构等节点的接入,打造一个能够为业界普遍接受的智能、有效、绿色的合约形成机制与共识机制,解决目前发布的区块链公证书承载的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