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促成新格局 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
一是资产证券化成为资本市场融资新路径。
资产证券化作为股、债之外的第三条资本市场融资路径,服务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消费者、企业客户、政府部门等各参与主体,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第一,资产证券化服务个人消费者,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GDP增速放缓,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出口变得乏力,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逐渐增大,由2014年的51.6%上升为2018年的76.2%。资产证券化通过盘活消费金融类、住房租赁类等基础资产,服务个人消费者,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首先,消费金融类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信贷渗透率,通过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消费金融类资产具备无抵押、无担保、小额分散等特征,涉及传统金融所不能完全覆盖的个人消费市场。资产证券化通过加快此类资产流转,提高信贷的渗透率,实现普惠金融。此外,随着“互联网+”的赋能,消费金融类资产逐渐覆盖包括3C产品、教育、旅游、租房、装修等在内的场景,通过降低融资利率提升利润空间。
其次,住房租赁类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增加住房供给,推进形成“房住不炒”。2018年4月,中国证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在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增加住房供给的同时,也倒逼住房租赁市场的运营者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民众住房体验。
第二,资产证券化服务企业客户,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资产证券化是降低资产负债率、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工具。首先,《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到2020年末,平均资产负债率相比2017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出表型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国有企业降杠杆,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并防范化解系统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反周期的刺激政策,国有企业经历了显著的加杠杆过程。近年来劳动力增长率经历了结构性的、不可逆的下降,以及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新常态阶段,降杠杆稳风险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工作。出表型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国企表内债权或不动产类资产真实销售,通过融入资金偿还其他债务以达到“降杠杆”的效果。
其次,供应链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纾缓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具体融资方式包括:传统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即以核心企业应付账款为底层资产,为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提供融资;“创新区块链+供应链”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将供应链上各层的物流信息、合同信息与资金信息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通过核心企业、各级供应商交叉验证,确保供应链信息的真实且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使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企业二级或二级以上的供应商提供融资成为可能。
第三,资产证券化服务政府部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承载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职能,基础设施投资给政府带来较大负担。根据万得资讯数据,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18.34万亿元,而我国在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额达到15.06万亿元。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等资产证券化工具均能缓释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资金压力。首先,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能够为社会资本参与方提供常态化稳健的退出渠道,通过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方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缓释政府的资金压力。其次,公募基础设施REITs如果未来顺利推出,则一方面能募集同基础设施建设期限相匹配的资金,另一方面公募REITs广泛的投资群体也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二是资管新规落地带来的券商资管行业变革。
资管新规提出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原则之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新规强调“去通道、限嵌套”,要求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和主动管理,限制原有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影子银行模式,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券商资管应积极响应新规要求,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