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加大 稳外贸稳外资将推出哪些“硬举措”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题:压力加大 稳外贸稳外资将推出哪些“硬举措”
新华社记者樊曦、朱超、张泉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国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当前,如何进一步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缓解外贸企业经营压力?
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做出解答。
压力大潜力也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生产企业复工晚于往年,加上物流运输不畅,人员国际往来受阻,导致订单履约率下降,进出口受到一定的影响。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人民币,下降9.6%。
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以及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付诸实施,稳外贸效果逐步显现。据商务部监测,各地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正在加快,履约能力也在快速回升。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外贸大省、大市、重点外贸企业已经全部复工。
不过,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面临的收款推迟、贷款到期等相关问题更加突出,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样的难题如何解?
“我们认为,融资难比融资贵问题更突出、更紧迫,需要更加注意统筹解决。在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方面,主要推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说。
一是扩大信贷投放,让企业拿到的更多。推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优惠利率资金支持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推动进出口银行进一步加大外贸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中信保公司开发新产品、新模式,优化保单融资定损核赔机制等。
二是延期还本付息,让企业支出的更少。落实好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流动性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中小微外贸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贷款本息可以延长至6月30日。进出口银行还将免收湖北省和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中小微企业2月份全月的贷款利息,总额约6亿元。
三是开辟绿色通道,让资金到位得更快。推动金融机构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融资需求,能够尽快启动快速评审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帮助受困的外贸企业尽快拿到资金。
“三大积极变化”,细看结构有亮点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折合194.2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吸收外资由升转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叠加春节假期因素,导致人流物流不畅,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投资活动受限,投资者等待观望情绪加重。”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分析。
虽然总量下降,但结构中不乏“亮点”。宗长青表示,从结构上看,我国1至2月吸收外资有三方面积极表现:
一是高技术产业保持增长。1至2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6.7%、139.7%、30.5%和449.8%。
二是重点开放平台表现突出。上海、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资分别增长13%和12.8%,海南、福建、浙江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分别增长230.2%、149.5%和140%。
三是部分经济体对华投资稳定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7%和15.1%。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我国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全口径吸收外资达到14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比重从2015年的6.7%提升到2019年的10.1%。
“总体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发展趋势不会变,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强大磁吸力不会变,我国在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不会变,外国投资者长期在华投资经营的预期和信心不会变。”宗长青说。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还有哪些“硬举措”?
稳外贸稳外资是一项长期工作。下一步,中国还将推出哪些“硬举措”?
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外贸信贷投放,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降低费率……3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