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一周年46家企业上市 制度创新经受住市场检验
科创板一周年:46家企业上市
制度创新经受住市场检验
作为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增量改革,科创板保持了“火箭速度”。从2018年11月5日被提出到开市,仅历时259天,又过百天之后,至11月5日,科创板迎来了46只新股。这期间,市场表现基本平稳,改革效果渐显。
交易逐渐趋于理性,平均日换手率目前不超20%
自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挂牌上市起,至11月3日,科创板已上市41家公司,11月5日又有5家企业上市。从股价表现来看,科创板股票整体上涨。截至11月1日收盘,41只科创板股票相较发行价平均涨幅为82.55%。其中,有13只股票股价较发行价翻倍,涨幅最高的为南微医学,较发行价上涨211.46%。
截至11月1日收盘,科创板共诞生6只百元股,包括南微医学、乐鑫科技、心脉医疗、柏楚电子、安集科技、宝兰德,股价最高的南微医学达到163.36元/股。
投资者对于科创板的交易热情逐渐趋于理性。科创板平均日成交额从开市首周的285亿元,降至目前不足百亿元,据上交所数据,10月28日-11月1日一周时间内,科创板股票平均日成交额为86.6亿元。平均日换手率也从开市首周46.10%降至目前的不超过20%。
据公开数据,从静态市盈率指标看,46家公司2018年扣非前摊薄后市盈率区间为18-269倍,中位数43倍;2018年扣非后摊薄后市盈率区间为19-468倍,中位数49倍,均低于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发行市盈率中位数(53倍、54倍)。若根据2019年动态市盈率看,46家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数约在35倍。绝大部分公司发行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也基本落于卖方建议估值区间内,符合市场预期。
上交所已受理170家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超11%
科创板也不断吸引着科技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截至11月3日,上交所已受理170家企业,证监会注册60家。被受理企业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超过11%,研发人员占比平均超过30%,均高于现有其他板块。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11月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少科创板企业在细分领域是领军者,业绩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场,上市带来的增信效应、声誉效应、示范效应开始显现。“经过一段时间,相信科创板会培育出伟大的科技公司。”
上市条件多元包容,公司从申报到注册平均用时4个月
试点注册制是科创板改革最大的制度突破,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体现在企业上市及交易的全过程。
例如,在上市条件方面,科创板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符合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上市审核及注册环节,上交所和证监会实行完全公开化的问询式审核,交易所的提问和企业的回复均充分披露,不断突出重点、聚焦风险。在注册制下,公司从申报到注册平均用时4个月,比传统核准制效率大幅度提升。
另外,科创板还在发行和交易规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采用市场化定价、保荐机构跟投、放宽涨跌幅限制、完善盘中临时停牌、实行“价格笼子”等等。
制度创新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将率先推广至创业板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与注册制配套的系列基本制度改革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发行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退出机制、持续监管等制度创新平稳有序。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行注册制后,相当于是让市场参与者去进行监管,“投资者是用自己的钱来投票的”。企业有任何不合规行为,例如涉嫌内部人管理等,就将面临退市的压力。此前A股也有退市制度,但上市公司退市的比例非常低。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代表了更加依法依规的监管方向,更加强调信息披露,更加严格地执行退市制度。
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探索深层次改革的起点。易会满表示,科创板改革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改革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用个别股票短期表现衡量,要从更长时间维度去观察有没有把握好科创定位,能不能培育出优秀科创企业,是不是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
这块“试验田”也正在成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器”。科创板和注册制的经验,也即将推广到创业板改革中去。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股价
14家回撤超50% 整体步入“冷静期”
下一篇:下沉市场:流量红利消失后的新狂欢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