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生态与经济两手抓 青海草原修复助农民致富

2019-07-22 20:19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霍晨萌 王庆凯)草原是地球的皮肤,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霍晨萌 王庆凯)草原是地球的皮肤,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中国草原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突出。

  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青海省门源、祁连两县,两县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与“合作社主导经营+农牧民收入保底、利润分成”的经营模式,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可利用天然草原621.53万亩。自2017年被纳入青海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试点范围以来,重点发展草原观光旅游业与草产品的开发。

  自2015年开始,门源县就重点开发位于苏吉滩乡苏吉湾村的祁连山生态牧场,总面积达2万多亩,是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民俗体验、野营露宿、高原养生等融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草地畜牧业创新园区。  

  “我家有300亩草场,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2015年之后以每亩70元的价格转让给开发公司,牛羊也卖给公司。现在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去年也买了车。”祁连山生态牧场的饲养员王振来告诉记者。

  据青海百益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经理范晓安介绍,在公司收购草场之前,由于个体户缺少农牧产品销售渠道,且自家草原过度放牧现象严重,每年都需要贷款。再加之风险因素较多,两头牛生病或死亡就会造成牧民的较大损失。“在牧场开发之后,经过科学播种与施肥,更有利于生态保护。”范晓安补充说。

  另外,这家牧场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200多牧户从事肉牛养殖,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门源县通过采用此种模式,大力发展草产业,不仅使企业本身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为当地“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农牧民脱贫致富之路。

  由门源驾车向西北方向行驶400公里,便来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祁连亦是青海省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草地总面积为1679.2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97%。自2015年起,祁连县倡导牧民牛羊入股合作分红的新型合作社模式。

  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将在今年八月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大浪村村支书兼合作社董事长玛久告诉记者,他们将采取一人四头牛的方式入股。“我们计划成立青海省牛羊拥有量最大的合作社,建成之后牛的数量预计达到5000头,每人入股的牛羊数量相等,这样便于平均分红。”玛久解释道。

  据了解,成立合作社之后每头羊的价格比零售多出200元左右,玛久补充说,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合作社有专人负责放养牛羊,剩余劳动力可以在休牧的季节外出打工。

  不过,处于起步阶段的合作社,面临组织问题与订单问题的困扰。“主要是自己找订单,未来希望政府在这方面可以给予帮助,”玛久说,“关于组织问题,还没有确定的模式,初步决定大伙儿集体商议。”

  这得益于野牛沟乡黑土滩的治理工作,黑土滩治理前后,植被盖度增长70%,植被高度增长45公分,鼠害密度大幅下降。“黑土滩治理前草场不够,还需要以每亩15元的价格租6000多亩的草场,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后来,黑土滩得到有效治理,草场质量提高,牛羊肉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大浪村的草场管护员彭顺来告诉记者。

  国家林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副司长刘加文此前表示,应加快转变草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草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草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草业现代化道路。(完)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