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打新“蛋糕”诱人 私募花式操作抢份额
◎ 记者 何思
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其诱人的预期打新收益,成为私募眼中的“肥肉”。为求利益最大化,私募“各显神通”,有的甚至不惜违规操作。
一方面,较高的网下打新门槛绊住了大部分私募,一些私募便瞄上了“借道”公募等曲线打新方式;另一方面,有资格直接参与网下打新的私募,有的冒险进行超规模申购,以抢夺更多的配售份额。
但“野蛮”打法终不可取。除了通道业务已被监管严令杜绝外,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对超规模申购的情况进行核查,一些私募机构已应要求提交资产规模证明。而根据相关规定,若申购违规,则将面临被“拉黑”6个月等处罚,即6个月内不得参与打新。
超规模申购遭核查
作为科创板首只顶格申购100%中签的新股,中国通号疑似遭到了私募的违规“疯抢”。
顶格申购该股的私募产品,数量惊人。根据中国通号的网下初步配售结果,知名私募机构林园投资旗下的30只产品,以及九章投资旗下的18只产品,全部顶格申购,即每只的申购数量均达到该股申购上限2亿股。最终,两家私募分别按比例获配2536.49万股和1521.89万股,获配市值分别为1.48亿元和0.89亿元。
但细究其填报的总规模数据,则超乎寻常。从报价上看,林园投资旗下的30只私募基金的报价均为6.05元/股(略高于最终发行价5.85元/股),每只均顶格申购2亿股,因此上述产品的合计总资金规模应达到363亿元。而九章投资旗下的18只私募基金,报价区间为5.93-6.03元/股,以最低报价计算,上述产品的合计规模也应达到213亿元。另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九章投资的管理规模为50亿元以上,林园投资的管理规模为20亿-50亿元。
因此,上述两家私募被质疑“超规模”申购。《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规定,网下投资者在询价环节填报的拟申购金额,不得超过该配售对象的总资产或资金规模。
为何违规申购?业内人士称,或为策略使然,超规模顶格申购是预判网下配售比例很低,进而采取的激进冒险的新股申购策略,在激烈的网下配售竞争中,尽可能多地抢夺新股配售份额。而超规模申报其实暗藏风险,如若配售比例远超基金所能承受的范围,则会给基金管理带来困难。
对此违规行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已进行核查。“我们是提交了资产规模证明,对于后续怎么处理,我们也不清楚。”华南地区一家顶格申购中国通号的私募机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无论如何,中国通号的网下配售结果已成定局。根据中国通号于7月16日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发行结果公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的数量为0股,缴款认购的总金额约为51.6亿元。
但若确实存在违规打新行为,也应受到相应处罚。《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明确规定,网下投资者或其管理的配售对象一个自然年度内出现未合理确定拟申购数量,拟申购金额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或资金规模等情形一次的,将被列入首发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六个月,在此期间不得参与科创板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股票网下询价。
此前,中国银河证券自营账户因参与科创板打新时,提供了有效报价但未参与申购而违规,于7月8日起被列入首发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6个月。
“借道”路难行
除了超规模打新,“曲线打新”的行为也被叫停。
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借道“公募基金”打新曾为理想方式。一方面,由于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超过九成的私募机构无缘科创板网下打新。但科创板诱人的预期打新收益,仍吸引一些私募积极寻找机会。另一方面,根据分类配售原则,公募基金作为A类投资者,是优先获配对象,因此,公募产品的身份可提高私募基金的中签率。
但这一做法还未付诸行动,便被监管叫停。科创板打新前期,监管部门向公募基金公司下发了关于基金参与科创板投资的相关要求通知,要求严格杜绝通道业务。参与科创板投资(包括打新及二级市场投资)的公募基金应当由管理人主动管理,独立进行审慎的投资决策,严禁作为委托人的通道存在,不得接受委托人的任何投资指令。
借道公募之路不通,有的私募又想出了新招:借道有网下打新资质的私募基金。近期市场上有说法称,具有科创板网下打新资质但又不想参与的私募,便出借通道给有需求的私募,收取约千分之二的服务费。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