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75项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农业标准体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监督等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依据。截至2019年5月,北京市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75项,贯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涵盖了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果品、畜禽、水产、花卉、林木、蜂产品等8大类145种主导特色农产品。
展示农业标准化科技成果
这是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2019年科技周系列活动上获悉的。
今年5月19日至2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2019年科技周系列活动,包括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推进系统内科普基地、技术机构、检验检测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主动向社会公众开放,以及走进平谷区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农业标准化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等等。
平谷区相关负责人在农业标准化科技成果展示活动上介绍,该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从无到有、基地建设程度由低到高,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列入每年工作考核工作目标,并给予每年几十万元的专项配套资金扶持政策保障。此外,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及各村成立了不同级别、层次的农业标准化领导和技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
到目前为止,平谷区获得了种植、养殖、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八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北京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以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自产农产品的质量可查、全程可追溯。
位于平谷区的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进行了提升。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了企业研发机构——峪口禽业研究院,下设3个研发中心、7个技术中心、6个创新研究室和4个推广站,组建8名博士(后)领衔、46名硕士和200余名本科生为骨干的高素质研发团队,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研究院建立了一套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支持”的“5531”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建立规范化的“找、立、研、评、推、申、发”七步创新流程,推动科技项目高效开展和研发成果快速转化,推动建立技术标准95项、培育涵盖“高产蛋鸡、特色蛋鸡和小型白羽肉鸡”的家禽新配套系6个,其中小型优质肉鸡品种WOD168,成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品种,开创了中国白羽肉鸡育种的先河,首年推广量达到4708万只,2019年全年销售合同签订量更是突破1亿只。
此外,公司创建蛋鸡行业首个智慧蛋鸡物联互通模式,实现从种鸡生产、种蛋孵化到雏鸡运输等过程的智能控制、数据集成及共享,企业生产效率全面提高。
平谷区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了平谷区农副产品的增收,提高了企业对标准化示范引领的认识,培养了专业化人才以及标准化队伍,增加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75项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在实施乡村战略、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截至2019年5月,北京市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75项,现有地方标准涉及产地环境、种业、新型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与检测方法、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农业观光等方面,贯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涵盖了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果品、畜禽、水产、花卉、林木、蜂产品等8大类145种主导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导,以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北京市农业标准体系。
负责人强调,从1995年开始至今,北京市共承担103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已建成97项,6项正在建设中。同时,从2002年至今,北京市已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456家。农业标准化生产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