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一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 带动周边为农村致富增新翼
“人间四月芳菲尽”五月的空气里弥漫着春泥的芬芳。在山西省沁县牛寺乡的西峪村村主任韩建军正在村集体的双孢菇菇房里采摘双孢菇。
“去年冬天已经摘了一茬,对于俺们这个省级深度贫困村来说真是不容易呀,现在村集体总算破了零。”“第一茬挣了多少钱?”“2.3万元。”韩建军说,除了给工人工资,剩下的钱给里的重病重残和孤寡老人分了红。这些人失去了劳动能力,村里有了集体产业,就能够负担他们一部分。
“以前也发展过其他产业但都没有成功,后来打听到种双孢菇挣钱,他们管技术也负责销售,这样心里有底。”据韩建军介绍,于2018年的冬天西峪村上峪村整合两个村的扶贫资金总投资52万元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两个菇房,当年便见了效益。
今年开春从3月份到现在,韩建军卖了2000多斤了,品相好的一斤3.5万元,一般的2.3元一斤,全部都能卖完。
2014年,该县农民闫云成为沁县第一个尝试发展双孢菇产业的人。当时闫云在定昌镇下曲峪投资200万元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菇房,当年的净收入就在25万左右,这让闫云有了更多的信心发展壮大双孢菇产业。
随着双孢菇的发展壮大,逐渐吸引了周边乡镇和村民前来参观和学习,积极主动询问技术和行情。段柳乡长征村的张瑞红主动找到闫云,希望加入双孢菇的发展行列,于是建起了2000平方的菇房,收益可观。 秦超 摄
随着双孢菇的发展壮大,逐渐吸引了周边乡镇和村民前来参观和学习,积极主动询问技术和行情。段柳乡长征村的张瑞红主动找到闫云,希望加入双孢菇的发展行列,于是建起了2000平方的菇房,收益可观。
漳源镇政府牵头在漳源镇村建起了7500平方米的7个菇房,2018年11月份卖了2万多斤的双胞菇,卖出6万元,还吸引了镇里的贫困户在菇房打工,男的一天100,女的一天50,带动全镇300人增收致富。
截止2018年年底,闫云的双胞菇产业已经由一5000平方米发展成为覆盖全县8个乡镇规模达5.2万平方米,带动全县1600个贫困户,人均增收1600元。
“双孢菇生长的温度要控制在14至20摄氏度,与南方或者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沁县的气温更加均衡。所以,外地一年一季出菇,到沁县就提高到一年两季出菇,正好能满足冬季食用菌市场的需求。”闫云告诉记者。
作为发展双孢菇产业的带头人,闫云对8个乡镇20个村的双孢菇养殖从原料发酵、上架、温度、病虫害处理、湿度调控及采菇流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指导。 秦超 摄
作为发展双孢菇产业的带头人,闫云对8个乡镇20个村的双孢菇养殖从原料发酵、上架、温度、病虫害处理、湿度调控及采菇流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指导。
闫云说,“3—5公分表面平滑无斑点的是品相最好的双胞菇,市场价格是3块5毛一斤,到了下个月可能涨到3块8毛钱一斤。”这些新鲜好菇直接通过冷冻车发往北京、深圳、长沙等地进驻超市。一般品相的双孢菇制作成半成品销往福建再制作成罐头出口到美国、德国、韩国。
据闫云介绍,背靠沁县的发展基地,他已在北京深圳、长沙等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门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面向批发和零售市场,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对于今年的发展计划,闫云称,“着重在技术上提升,提高出菇质量,结出更多的新鲜好菇,卖出更好的价格。”(完)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