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 三张图读懂中国经济大趋势
4月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短期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经济韧性好、潜力足、活力强的良好状态并未改变,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大趋势。
韧性来自新动能的加速成长
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移动机器人……在山东青岛一家汽车制造厂,各式各样的机器人被引入到生产线中,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等实现精准定位,又好又快地进行车身焊装。
这是机器人应用的一个场景。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背后,是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动能的崛起。
最近5年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产增速均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整体速度,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可见,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攀升,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已经接近14%,装备制造业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一。
这样的趋势在今年4月仍在延续。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1.2%,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了5.8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加快1.2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一批工业新产品正成为增长新亮点。
除了中高端制造业,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业态,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模式,都在快速发展,并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十足,为应对外部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大的腾挪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达说。
新动能的加速成长,离不开科技创新以及接连不断的政策红利。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互联网+”“智能+”,壮大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与此同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都为新动能加快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潜力源自消费引擎的持续发力
电影票房突破15亿元,刷新“五一”档票房新高;四川、湖南、福建、重庆、广西等多个省份旅游收入超百亿元;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1.2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42%……
今年“五一”假期,让人再次认识到了中国巨大市场的消费潜力。
“我国目前人口规模接近14亿,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而且是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的态势越来越明显,消费潜力很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以及产品质量提升,消费水平持续加快增长,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连续5年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保持在60%左右。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1%。尽管4月份消费增速回落至7.2%,但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3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日均零售额超过1000亿元,这样的数字实在难以将“疲软”与之相挂钩。
服务消费日益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力。据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的占比达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说明消费升级的步伐继续往前走。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在不断巩固。”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毛盛勇看来,随着消费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消费升级领域里的优质供给进一步跟上,未来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活力起于创业创新热情的不断释放
“无需预约、无需排队、无需提供纸质材料,只要动动鼠标,在网上提交个体户申请信息,通过系统审核后,即可领取营业执照。”这是深圳日前出台的个体工商户登记“秒批”服务。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企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不断迸发。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来看,最近5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均保持在1万户以上。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新登记企业日均达到1.86万户,相当于全国范围内平均每分钟新增近13家公司。
刘爱华认为,在宏观基本面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不管是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动力、生产经营的活力,还是对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期等方面来讲,企业作为微观主体的活力都在增强。
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力,对吸纳就业、扩大就业的“海绵效应”不断体现。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以上。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