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当前中国经济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韧性·潜力·定力——透视当前中国经济
新华社记者赵超、安蓓、陈炜伟、刘红霞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铁路单日发送旅客量创下历史新高;4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一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同比增长26.3%……
在生机盎然的季节,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开局良好,前景可期。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潜力持续释放,定力保持不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稳健前行。
看韧性——保持平稳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4月以来,陆续披露的主要指标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我国加大重要商品市场供给,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国际收支保持平衡。
这份成绩单,是在我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基础上取得的。
速度与总量已经不是中国经济的代名词,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正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标注大国经济的韧性与实力。
韧性在平稳运行中呈现——
一季度数据发布后,路透社评论指出,中国经济“超预期地稳定”。美联社则认为,中国经济一季度保持稳健,回稳的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将有助于提振正在弱化的全球经济活动。
持续稳定的增长、不断提升的质量,正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世界需要中国,全球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
韧性在民生福祉中彰显——
惠民生、稳收入。今年1至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7%,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3元,实际增长6.8%,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跑赢GDP增速。
一季度,个税改革累计减税1686亿元,人均减税855元。
韧性在良好预期中筑牢——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至6.3%。
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年四季度提升3.2点。
平稳的数据背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改善和信心增强更显珍贵。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说:“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走势打下向好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强大国内市场作为坚实基础,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提供新动力,中国经济前景广阔。
“虽然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说,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看潜力——动能加快转换,活力竞相迸发
四川、湖南、福建、重庆、广西等多个省份旅游收入超百亿元;电影票房突破15亿元,刷新“五一”档票房新高;餐饮、汽车用品等消费大增……
刚刚过去的“加长版”小长假,尽管不少人在抱怨交通拥堵、景点拥挤,但市场人士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巨大潜力,蕴藏于近14亿人口、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升级的庞大消费需求中。
38万亿元,这是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这一规模在全球名列前茅,并继续以较快速度扩张。“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人的消费动向。”《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文章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持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巨大潜力,蕴藏于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中。
市场经济如大浪淘沙。根植于深厚的中国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企业正在一个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快速成长,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头兵。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7位。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