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时评:人的现代化,关乎中国“战疫”效果
(抗击新冠肺炎)中新时评:人的现代化,关乎中国“战疫”效果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人的现代化,关乎中国“战疫”效果
中新社记者 邢一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来。应对这一复杂局面既是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也是对14亿国民的一次试炼。每一个体的文明程度,都是这场“战疫”的标尺。
连日来,中国多地防控过程中出现野蛮乱象,不仅引致社会关注和批评,多家官方媒体也发出“必须依法防控,必须制止野蛮”的警讯。应该说,疫情防控既高度依赖中央发挥包括行政、医疗、公安、社区等综合集成的体制优势,也更需要社会个体自觉并起到关键的纠偏之效。外界可看到,疫情之下,无论是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参与行为,皆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改变。
首先,价值观念正在唤醒人们对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敬畏。此次疫情中,民意对野生动物交易、滥食的陋习深恶痛绝,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箭在弦上。另一方面,多难之时固然需要英雄,但此番面对奋战在救治一线的“逆行者”们,国人不再只是要求和赞美牺牲,科学防控和量力而行的理性关怀日益增多。
其次,思维方式正在唤醒理性和质疑的能力。当媒体发出“中成药双黄连对抑制病毒有效”的片面消息导致民众彻夜抢货时,第一时间便提出质疑并科学证伪者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大疫从来谣言多。大量民众和机构就此成立辟谣言平台,通过网络广而告之。大大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背后,也反衬了公众日渐成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科普素养。
再次,参与行动极大扩展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共识。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第一次特大公共卫生危机。与17年前非典时期的信息单向传播方式不同,如今的信息传播呈现更快速、更分散、更互动等特点:既有亿万网民“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的壮举,也揭露出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倒逼疫情信息披露透明化机制。
疫情当下,观察国人的现代化,离不开三个条件:
其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活力空前,民生走向小康,中国培育出逾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夯实了国民现代化的主体;其二,义务教育全覆盖及高等教育不断“扩军”,经改革开放40多年努力,令中国教育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其三,是互联网带来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升至8.54亿,普及率超六成,20-49岁网民占比近半。
观察家们相信,自近代以来,对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四个现代化到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日千里、经济快进,国民精神属性的蜕变和现代文明素质的养成,显得更为迫切。毕竟,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才是检验标尺。
此次疫情中,从“70后”到“00后”,改革开放下的数代人已成为推进国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不仅以自身的学识为父母家人提升卫生防护自觉性,更以开放的全球视野影响社会共识。社交媒体上,就有内地青年表示,17年前的非典“战疫”中,世界守护了自己,17年后的今天,轮到自己守护这个世界。
自立者天助。放眼未来,人的现代性仍应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标尺。经此“战疫”,更该对此有痛彻感悟。(完)
【编辑:黄钰涵】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