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支持并重守护美丽海洋
□ 本报记者 张晨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从陆地到海洋,检察机关持续发力,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强化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在海岸线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山东省,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部署安排,山东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守护海洋”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截至目前,山东省检察机关共发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90件,立案158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21件,提起公益诉讼案件8件,共督促退渔还海871亩、拆除违法建筑249处、收缴行政罚款7900余万元,索赔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费85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为“海洋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手拍”小程序高效收集案件线索
海风阵阵吹来,蔷薇花簇簇盛开,这是记者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一个小区内见到的场景。而在不久前,这个小区的生活污水还在直排入海,散发的异味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崂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贺世国告诉记者:“这一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周边没有配套的市政排污管网,小区自建了污水池自行处理生活污水。近年来,随着小区污水处理设施老化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出现了私设排污口、污水直排入海的现象,周边7个小区都存在相同情况。”
记者注意到,海洋环境类公益诉讼常存在线索发现难的问题。因此,创新案件线索发现机制十分必要。山东省三级检察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公益诉讼举报受理窗口,济南、青岛等50多个市、县级检察机关自主研发公益诉讼信息平台、公益诉讼“随手拍”等微信小程序,实现案件线索实时上传和案件流程同步反馈。
贺世国介绍说,点开崂山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的公益诉讼线索“随手拍”系统,即可实时进行举报并上传现场照片。办案干警根据系统对线索自动定位,到现场勘查核实后,向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截至2019年3月,崂山区检察院通过该系统累计受理公益诉讼线索217条,占全部线索的78%,先后发出诉前检察建议70余份。
得益于这套新机制,今年9月底前,这7个小区的生活污水管道将全部并入市政管网,彻底消除污染源。届时,这一段美丽的海岸线将实现生活污水零入海。
坚持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并重
山东省招远市“金泉山海古村落”拥有15公里的海岸线,坡度平稳,浪小水稳,沙滩细软,水清见底。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游客循着海风来到招远市辛庄镇海边观赏游玩。
2018年4月,招远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公司在辛庄镇海埠村以北海域,通过投放石料、混凝土构件等形式违规建设“小码头”,非法占用海域面积达11.09亩,严重影响了该片海域的生态环境。
“为了准确无误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此次勘查启用了无人机进行调查、取证,拍摄了海岸线的全景成像图。”进行现场勘查的招远市检察院检察干警冯泉领告诉记者:“从这个图片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岸线的形状和违建小码头的状况,为下一步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固定了关键证据。”
2018年4月,招远市检察院向海洋监管部门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但违法的小码头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整改到位。同年7月,招远市检察院依法向招远市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要求海洋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法院判决予以支持。海洋监管部门随即成立工作小组,认真履行法定监管职责,对某公司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责令限期拆除违建码头,恢复海域原状。检察机关持续跟踪监督,违法小码头最终被拆除。
“我们最近对这片海域进行了跟踪回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昔日裸露在海平面上的小码头已经消失,周围的渣土、沙石等也被清理干净,海水也恢复了之前的湛蓝色。”招远市检察院检察官王绍莉对这些变化感到欣慰。
海埠村村民对此更是赞誉有加:“现在我们村的海滩变干净了,水也变清了,我们老百姓感觉心里更熨帖了,毕竟世世辈辈在这海边生活,都希望有个好环境。”
在距离招远市一百公里外的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正在加大对禁渔期非法捕捞水产品、严重损害海洋渔业资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去年夏天,丁某等人非法捕捞鯷鱼91040公斤,破坏了海洋生态,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办理丁某等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的检察官宋春光告诉记者,经鉴定,丁某等人需增殖放流中国对虾苗种,修复费用为人民币75万余元。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