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臭水河”蝶变美丽公园 海口市民越来越“亲水”

2019-08-10 13:4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2016年,海口按照“控源截污、消除内源、活水畅流、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对鸭尾溪实施综合治理。

  中新网海口8月10日电 (尹海明 黄艺)沿河两岸新种的红树林郁郁葱葱,河面上游弋着各种各样的小鱼,前来觅食的各种小鸟在河心岛上漫步,早晚休闲锻炼的人群络绎不绝……海口市海甸岛鸭尾溪两岸,是一个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街心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前儿子总是说要去公园玩,现在家门口就是公园。”在鸭尾溪边开小卖铺的佘启芬说,“我在河边生活了20年,以前河水很清澈,大约在2013年前后变得黑臭。现在确实治理得很好。”

海口市民在治理后的美舍河边散步。 尹海明 摄

海口市民在治理后的美舍河边散步。 尹海明

  就在三年前,鸭尾溪还是名副其实的“臭小鸭”。这条位于海甸岛中部,长2.3公里、集水面积为3.05平方公里的小溪流,因为水系周边管网不完善、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不足、河床积淤严重等,水质呈重度黑臭。2016年2月被媒体作为黑臭水体典型曝光。

  2016年,海口按照“控源截污、消除内源、活水畅流、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对鸭尾溪实施综合治理。

海口市民在治理后的鸭尾溪湿地公园步道上起舞。 尹海明 摄

海口市民在治理后的鸭尾溪湿地公园步道上起舞。 尹海明 摄

  据项目方葛洲坝海口水治理公司工程助理陈瑞君介绍,项目通过新建污水管道1210米,布置临时净水站2座,清除污染底泥14万余方,对流动性不畅的桥涵、箱涵进行扩建,新建一座1.1万吨/天处理量的补水泵站,改造原渠化岸坡恢复生态护岸等方式,让“死水”变“活水” ,提高自净能力。

  陈瑞君说,2018年后鸭尾溪的水质稳定在地表水V类水标准。鸭尾溪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今年4月开工,工程1号标段7月完工建成小型湿地公园对外开放。

  与鸭尾溪一样,海口市的美舍河,大同沟,东、西湖,秀英沟等多个水体都曾因污水排入等多种原因成为让人避而远之的“臭小鸭”,如今也都和鸭尾溪一样,建成一个个漂亮的公园。

  “臭小鸭”们的蝶变,源起于海南省2016年全省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行动。记者从海口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海口31条河(湖)治理累计摸排官网522.9公里,全市水体共截流污水直排口668个,铺设截污管网62公里,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共11.51万吨/天。

  建得好还必须管得好,民众才能长享绿水青山的福祉。

海口鸭尾溪湿地公园一角。 尹海明 摄

海口鸭尾溪湿地公园一角。 尹海明 摄

  “通过这个平台,全市河、湖、库等水体可实时监控,全市1500多名河长可随时监控水体并与民众互动。”海口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周磊向记者展示海口市河湖长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说,平台联通海口12345热线,民众踊跃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周磊说,问题会在30分钟内转交职能部门或区政府处理,若没及时处理我们就会发函督办,“平台还与检察院的环保公益诉讼联通,督办函也同时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问题非常迅速。”

  普通市民的“生态自觉”是海口水环境治理管理的另一大“法宝”。周磊说,“我们把退休工人、学生、志愿者……都调动起来,人人争当‘河长’,为海口水体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乐’奉献一己之力”。

  50多岁的梁光爱在东湖附近住了大半辈子,目前是海口的一名“百姓河长”, 几乎每天都会抽出几个小时巡湖,劝阻游人乱扔垃圾、捞鱼钓鱼、踩踏草坪等不良行为。

  “在附近住了几十年,头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东、西湖,打心里感到欢喜和感动。”梁光爱说,脏污不堪的东、西湖治理成功后,部分市民仍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自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希望更多爱心人士来参加‘百姓河长’志愿行动,劝导不文明行为,守住东、西湖的美丽。”

  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园内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林素玲说,近年来,不少附近居民、企业员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等自发加入到东、西湖保护志愿工作中。“百姓河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唤醒市民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人公”精神。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