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小白”九年死磕地沟油
警察“小白”九年死磕地沟油
任飞
谁能想到地沟油试纸的发明人竟是位小警察。
学医的任飞2009年毕业后考进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技术处,2013年11月调入太原市公安局。他的工作,是从一线干警手中接过装有各种物证的透明塑料袋,然后化验。
任飞入职技术处理化检验科后发现,单985、211院校毕业的博士就有6个,顿感压力。“咱就是个小民警,我上面有工作10年、20年的,我怎么才能站稳脚跟?”他的烦恼和所有普通年轻人一样。
“当时我就准备钻研实验室里最金贵的仪器,最后相中了液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是用来检测不易挥发物的仪器,后来任飞发明地沟油仪器检测法,就是用的它。
这个仪器确实金贵,每次做完检测光是维护就得花一个多小时,更不要提它还易坏,修理更是个大麻烦。别人对它都避之唯恐不及,而任飞正愁找不到理由跟它名正言顺地亲密接触。当时跟妻子两地分居的任飞住在单位,抢着承担起所有用液质联用仪的任务。每次仪器出现问题,他不怒反喜,“这个好,我又能学点东西了!”
终于,任飞的机会来了。
“一夜之间鱼全死了,你们怎么能检测不出来”
2010年,任飞接到一个“鱼塘投毒案”。在这个案子里,农药检测一直是理化检验的痛点,检出率只有15%左右。
“即使确实是投毒,由于鱼塘是扩散状态,微生物分解快、挥发快,我们很难检测出投毒的线索。”任飞只能认定该鱼塘没有被投毒。
稍后他收到一封来自养殖户的信,信上说:我们家借款十几万元才包下鱼塘,一夜之间鱼全死了,你们怎么能检测不出来?!
面对养殖户的失望和不解,任飞决定:“就是它了!我就研究鱼塘投毒怎么测。”
这是任飞的第一个实验课题。他养鱼、给鱼投毒、检测、记录、摸索规律、总结,终于研发出一套利用液质联用仪检测鱼塘投毒的方法,将鱼塘投毒的检出率从15%提升到80%以上。2012年,这项成果不但获得了全国有机质谱会议的高度认可,还帮任飞博得了“鱼塘小王子”的美名,此后,凡是鱼塘投毒的案子,大家都说:“找任飞。”
“我老婆都不知道地沟油勾兑比例,警察怎么知道的”
2010年的一天,师傅问任飞愿不愿做地沟油检测研究。
所谓地沟油,任飞介绍,通常是指用餐储垃圾挤压加工出来的油,用动物的各种边角料熬制出来的油,甚至是直接把别人吃剩下的水煮鱼的油汤、火锅油等简单过滤一下就再利用的口水油。
和刑事技术处的其他同事一样,任飞的第一反应是这有些“不务正业”。
“你先别忙着拒绝,明天跟我出个现场。” 师傅说。
第二天,任飞来到某县的一家粮油店。“褐色的地沟油从十几吨的储油罐里流出来,一股恶臭。他们说如果把这里查封了,不少人会吃不上油。” 任飞震惊了。
查封现场还有不少老人和小孩围观,这让任飞想到了女儿,“我家孩子要是吃了这个怎么办?”
因为两地分居的原因,女儿常年见不到任飞,跟他也不亲。“希望有天女儿能理解我的工作,不再抗拒我”。就这样,任飞接了地沟油检测的课题。
此前的地沟油检测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检出率低,任飞日夜苦思另辟蹊径。他和犯罪嫌疑人潜心“取经”,学习炼制地沟油的“工艺”,自己炼油来找灵感。
尝试了基因检测、含盐量检测、胆固醇检测……苦战1000多个日夜,他每每熬到后半夜三四点,得到的答案都只有一个:这个方法确实不行。
“我把试管扔了!不干了!到此为止!” 任飞放弃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每当太阳再照到脸上,我就想,今天再试一次,就一次,不行就不试了。”
直到跟朋友去吃“老火锅”,任飞终于找到突破口。
那家火锅店特别火,好不容易排到了,任飞和同事坐定,眼看着老板把火锅从旁边刚吃完的桌子上端下来,用滤网滤掉里面的食物残渣,然后径直把这锅油端到了自己桌子上。
“这能吃吗!锅里还有人吃剩下的料呢。”任飞问。
“要不怎么说是老火锅呢!快吃吧!”朋友说着把各种菜、肉往锅里下,还笑着调侃他:“你说你检测地沟油,这就是地沟油,你能证明吗?”
任飞窝着火儿夹起一块肉,一嚼,被前桌锅底里残留的绿藤椒麻了一下。
“对呀!我可以把目标检测物换成调味品!” 他找到了新思路。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