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停车位变成一缕春风
让每一个停车位变成一缕春风
在久负盛名的春城昆明,如果找能时刻真切感受到昆明春意的地方,那一定非昆明市西山区莫属了。西山仰止,滇池入怀。这里有千年不变的月印澄波,云横绝顶;也有四时不断的花香满路,叶影弥香。而我最喜欢的是春城的风,它从滇池而起,经西山而下,轻盈而跳跃,让人感觉这就是春天。
于是在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后便选择留在了昆明,留在了西山,以便经常与春风为伴,然后开始了我的检察生涯。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就坐落在西山脚下,滇池湖畔。当我最初到西山区检察院工作的时候,我发现,那些穿着制服的检察同事每天都是步行走进单位大门,然后下班时也都是步行走出去。难道他们都住在单位附近吗?为什么一个开车上下班的人都没有呢?
有一天,我无意间说起下班要去某个商场,同事说顺路可以载我一程,我很是惊讶:“你开车?车停在哪里?怎么我从来没见到你开车进出过?”
话音刚落,就迎来了整个办公室的大笑声。
“单位有规定,私家车不准进到单位大院停车……”
“当然停外面,反正我是停旁边小巷子……”
“哪里离单位近停哪呗,只要不违停……”
从大家七嘴八舌又零零碎碎的笑语中,我才明白了,除了警车、公车之外,单位干警的私家车一律不准停到单位停车位上,这还是硬性规定。
“硬”到什么程度呢?全院干警,从党组成员到普通干警,一视同仁,谁也不准将私家车停到院子里。
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呢?在我们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领导给我讲起了这个规定的来龙去脉。原来,这个规定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严格说,并没有什么红头文件对干警在院内停车直接作禁止性规定,而是一代一代西检人传承下来默认的规矩。
原因很简单,我们办公的院子很小,总共不过五六十个车位,公车已经占去二十多个,如果单位干警的车再停进来,那么开车来办事的群众,只有在外面找车位停了。但是来访群众一般对我们单位周边不熟悉,找停车的地方会耗费时间,因此,为了方便群众,禁止单位干警私家车进入院内,全部让给来访群众。
2010年我们换了新的办公大楼,车位依然紧张,而这个传统也跟着传承了下来。
“但是,我看有些机关单位门口,都可以写着外来单位车辆禁止入内呢?”面对我的疑问,领导哈哈一笑,回答道,那是别人家的单位。
然后,他给我算了一笔账:看似是你多走了几步,群众少走了几步。其实这几步路,群众得到的是办事的方便,我们得到的是群众的心。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为人民服务,不只在你的工作本责,更在日常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
方便群众办事,就给干警上下班带来了不便,那就把不便留在上班之前吧,早来几分钟,停好车步行来上班,你还可以有时间看看那近在眼前的西山,天上悠悠飘荡的白云,路边熙熙攘攘的人海车流,也不失是一种收获啊。等我有了车以后,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我想其他同事也都有差不多的理由吧。实际上,无论你安不安慰,大门口的保安大哥是认得你的面目的,他们总是笑呵呵,不同的是,你步行时,他们笑呵呵地迎你进来;你开车时,他们笑呵呵地送你离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经常在想,这“文章”不仅是文字之章,更是谋事之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作为答卷人,所作的这篇需要人民群众批阅的“文章”,还远远没有到停笔的时候,我们所求的,是这篇文章里的每一个章节,都能够得到群众内心的认可。
如今,我已习惯了每天在外面把车停好,步行穿过马路,沐浴着从西山上吹来的微风。这从西山而下吹醒春城的风,不仅吹开了检察人的眼角,也吹展了来访群众的眉梢。
上一篇:京津冀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