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访:“孤立”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继续崛起
(国际观察)学者专访:“孤立”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继续崛起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题:学者专访:“孤立”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继续崛起
中新社记者 刘旭
2019年中国经济半年报近日出炉。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上半年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福布斯》杂志等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更强劲、更有韧性的增长,“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增长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美贸易冲突给中国带来的“扰动”无法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做法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
东艳分析说,从需求端来看,中国国内有着庞大、稳定的需求支撑;从供给端来讲,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和创新动力的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来源。
此外,结合近期各种数据的分析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带来的只是一些短暂的冲击,中国经济发展还是由自身内在动力所引导,外部的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仍然向好,在世界经济中仍将起到引领作用。
近日,美国百名亚洲问题专家发表致特朗普的联名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总统和国会成员重新思考美国对华政策,引起美国社会广泛讨论。信中指出,“美国的反对将无法阻止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无法阻止中国公司占据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无法阻遏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艳对此表示,中美前阶段贸易冲突“短兵相接”时期,外界讨论多关注短期处境,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在不断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提升,工业制造能力、生产能力和配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观察企业行为时,我们不能将贸易冲突带来的影响看作最主要因素,而是要关注企业整体生产布局的变化。”她强调,从生产要素角度来看,中国正在往世界水平的前端发展,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稳定支撑,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
在公开信中,美国学者数度警告当局,“美国要想极大地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就势必会伤害自己”。“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并试图解除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做法,可能会破坏美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声誉,并损害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
东艳就此指出,美国政府在制定一些“激进”的贸易政策时,更多关注的是近几年的短期利益,而没有从整体、从长期考虑美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动力和国际影响力。
东艳分析说,这些政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最明显地将体现在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及美国对其他国家施加的限制措施对自身的影响;其次,美国的生产结构会受到一定扰动,政府对生产的预期会给行业造成明显影响;此外,激进的贸易政策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公信力和国际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如若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变成“国际范式”,有些国家会采取类似措施,或是被迫“选边站队”,最后也都会对美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说,当整个贸易市场秩序被扰乱之后,也许美国短期内会从中获益,但其对生产结构和全球价值链造成的影响只会让美国得不偿失。
东艳还提醒说,美国若想“孤立”中国,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突破手段。但从目前经济全球互联互通的大格局来看,这是很难做到的。在经济发展背后,是教育、技术创新、资金等各项生产要素的全球融通,无论是产品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需要世界各国的联动发展,各国间的联系很难割裂开来。
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强行让中美“脱钩”,势必打乱现有的世界经济链条,引发国际市场混乱和金融市场动荡,这肯定不是各利益攸关方希望看到的。
“世界经济格局在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应地,国家间关系也要做出调整。”东艳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更加开放;美国则需要意识到,在全球经济变化中,美国并非一家独大,而是要适应全球多极化趋势。中美双边关系的协调将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中美双方必须相向而行,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稳定的中美贸易和中美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也将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祉。(完)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