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考察+”模式,习近平这次内蒙古之行不一般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这一句话,习近平2014年1月26日赴内蒙古考察时说过。2018年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他又重申了这句话。初心使命,蕴含其间。
△视频: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内蒙古大学: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7月15日晚,在结束赤峰的考察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意为“青城”,因中心城区北依大青山得名。16日上午的青城,雨声淅沥。上午10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位于内蒙古大学南门的艺术造型。“IMU”是内蒙古大学的英文缩写。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央视记者高东光、包武林拍摄)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与学校同步创立,今年迈入第62个年头,以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为藏书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先观看了校史展板。
△以“草原明珠、北疆风华”为主题的内蒙古大学校史展板。(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讲到内蒙古大学校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内蒙古大学创办之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党委书记的乌兰夫(1906-1988)兼任首任校长。
担任校长的12年间,乌兰夫给内蒙古大学提出了“双重任务”的办学方针,即“一方面它与各兄弟院校一样地贯彻执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等学校,它就要担负起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的文化和培养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从一开始,内蒙古大学就是一所高起点创办的大学,一所有着初心和使命的大学。
△建校典礼上,乌兰夫说:“内蒙古大学的建成,是祖国大家庭各民族亲密团结、友爱合作的结果。”(内蒙古大学提供)
△2003年8月,乌兰夫铜像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一楼大厅落成。
一座62岁的“藏宝阁”
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四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蒙古文古籍展阅室。这里共收藏2000多种珍贵的古籍文献,记载了蒙古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来跟《时政新闻眼》一起大开眼界。
△这是蒙古文古籍展阅室。(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藏宝阁”露出真容。(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1959年,为支持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955年日本影印版《西藏大藏经》,共150册,其原版是1683年北京木刻版的《大藏经》。
△360度欣赏一下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1720年北京木刻版蒙古文《甘珠尔经》。(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甘珠尔经》是研究佛学、哲学、语言、文学、医学、天文、艺术、翻译学、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被称为蒙古文的百科全书。甘珠尔是“ganjuur”的音译,意为“佛语”。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版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版本。 (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古籍文献,浩如烟海,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彰显“藏宝阁”气质。目前,内大图书馆正在对古籍文献展开数字化保护工作,已开通国内高校首家蒙古文数字图书馆。
△这是托忒蒙古文清代竹笔手抄本《西游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下一篇:打击网络传销要有互联网思维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