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周光召
我的老师周光召
彭桓武、周光召、吴岳良师生三代。图片由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提供
1982年,我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生,跟随周光召先生攻读硕士和博士。从学生到走上科研道路,周老师在学术上指引我、培养我,在生活中关心我、帮助我,在我每一个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口,周老师都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他的言传身教,在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上,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如今,我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回忆起和周老师在一起的时光,那一帧帧画面总是充满了温情。今年,是周老师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杨振宁先生、李政道先生、徐冠华院士、万钢主席等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科技方面的领导人,对周老师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贡献进行了非常中肯的评价。作为学生,我就讲讲我与周老师在一起的一些小故事。
初见周老师
第一次听到周光召老师的名字还是在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南京大学的龚昌德、蔡建华等知名理论物理教授,在谈到我国理论物理界的概况时,都曾不约而同地提到周光召,并带着很敬佩的语气谈及他的学问。那时,我的同学中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周光召聪明过人,是一位天才,他的大脑比计算机还要算得快。后来才得知,那是指周老师巧妙地用最大功原理证明了著名的“九次计算”,结束了原子弹设计过程中近一年的争论,为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破性贡献。在我的心里,周老师是个传奇。
我第一次见到周老师是在理论物理所举行的研究生与导师们见面的座谈会上。周老师鼓励大家:“你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由全国统考选拔出来的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幸运和希望的一代,愿你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发奋努力,勇攀科学高峰。理论物理只有世界第一,没有第二。要做出国际一流的科研工作,一定要瞄准国际上的科学前沿,眼界一定要高,要敢于跟国际上最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去竞争,而不要去跟自己周围的同学和同事相比。”
我与周老师的第一次单独见面是在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那是研一的寒假,我去参加由郝柏林、于渌和苏肇冰老师主讲的“相变和重整化群”工作月研讨班。周老师特邀到会,并在百忙之中约见我,当他看出我紧张的心理,便先问了我参加研讨会和在研究生院上课的情况,待我慢慢地消除紧张情绪后,他和蔼而认真地说:“理论物理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至少要做好三方面的充分准备:一是要对理论物理有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去探索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并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二是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这样才能敢于突破前人的工作,不迷信权威,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三是要对科学有献身的精神,这样才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怕吃苦,真正为理论物理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周老师特别提到,国外活跃在前沿和做得最好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很多都是没有星期天的,一个人光靠先天的聪明,不靠后天的努力也是做不好理论物理的。说完,周老师问我:有没有自信做到这几点?尽管当时我对这几点的认识并不很深,但感觉自己都能做到,就回答:我能做到。他没有考教我物理问题,而是嘱咐我在研究生院好好学习,先把基础打牢,回所后再开展课题研究也不晚。他的这些教诲伴随我一生,对我从事研究工作影响深远。
周老师引领我走上科研之路
周老师很少给我们讲大道理,但他总是用自己的言行教导我们该如何做科研。1983年秋,我结束了在研究生院一年的公共课学习,回到理论物理所。周老师很快给我布置了研究课题——自由电子激光。老师每周和我们讨论一次,在讲完自由电子激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目标后,他重点指导我们如何做研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方法,对我以后的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他首先教我们如何查找文献和进入科学研究,并告诉我们,要从最新进展的论文阅读起,若遇到不清楚或不详细的地方再倒回去查找和阅读论文中所引用的相关论文,这样可以更快地了解该领域的进展,进入前沿研究领域,同时还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开始就按着论文原来的思路去考虑问题。
上一篇:高校向学子讲出心里话
下一篇:大学语文如何重焕生机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