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看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大连6月28日电 题:“创新、绿色、开放”——多维度看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杨毅
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7月1日在辽宁大连开幕。盛夏时节,山河苍翠,记者实地探访大连自贸区、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以及大连船舶重工、大连光洋科技集团、大连三寰牧场等企业,感受近年来大连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多角度感知大连。
图为大连造船厂码头。 万全 摄
科技创新 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大连造船厂码头,塔吊高悬,机器轰鸣,一艘艘VLCC(超大型油轮)整齐排列,处处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大船集团总工程师助理、科技管理部部长牛淑鸿说,在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大船集团自2012年交工第一艘VLCC以来,共承接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109艘,现已交工97艘。目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超大型油船交付量稳居世界第一。
能在全球激烈的船舶制造产业竞争中异军突起,究其原因,这与该集团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分不开。牛淑鸿表示,为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制定一系列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各项技术创新工作,从而使技术创新体系完整并运行有效;与此同时,该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十二五”以来,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6.5%;此外,通过人才培养与激励、创新成果奖励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员工创新热情与活力。
大船集团仅是大连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大连正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作为加速腾笼换鸟、经济转型的落脚点。“大连制造”亦在机床、天眼、大连光源等工程建设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高层次科技创新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成立于1993年的光洋科技集团是大连一家装备制造民营企业,该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发展成为高端数控机床行业领军企业。面对产能严重不足的实际,集团又决定投资建设“大连光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3.61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科技创新才是引领产业不断发展前行的第一动力。”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阮叁芽说,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打破困扰中国机床生产的魔咒。
图为光洋科技集团制造车间。 万全 摄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保税混矿监管模式”,立足大连特色;“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自成立以来,大连片区多项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至全国。
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里,记者看到大厅办公台全部为开放式设计,无栏隔离,体现出更多的和谐交流;厅内多台自助服务设备,市民、企业通过现场自助机器,很多事项都能一次办结。“以前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办理完的业务,现在不出大厅当天就能办完,太方便了!”大连某油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自贸区一系列普惠政策的出台,这为她所在的企业大幅节约了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
图为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服务窗口。 朴峰 摄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洪光说,自成立以来,大连片区在优化通关流程、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推行标准化、全覆盖的行政服务单一窗口,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办事效率;推行国际投资贸易窗口3.0版本,进一步提高企业进出口通关速度;在金融创新方面,推行自贸金融创新平台缩短退税、开户时间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上述措施使得自贸区市场活力充分显现。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不仅撬动了政府角色的嬗变,企业的营商环境也得以好转。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的经营数据证明了一切——在推出保税混矿创新监管、优化货物国内流转等措施后,大连港矿石码头一年内扭亏为盈,成为东北亚矿石重要分拨中心。大连片区为英特尔大连公司制定了全面压缩通关时间的贴身监管服务方案,该公司货物流转速度由此提升20%,二期项目从宣布到合格产品认证仅用8个月时间,在英特尔全球工厂中创下投产新项目速度最快纪录。像这样享受自贸试验区“红利”的案例在大连每天都在发生。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