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掘金 数据变现或是好“赛道”
以数据变现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进行原始创新,即使有资本的支撑,互联网和AI行业的寒冬必然会很漫长。
作为医疗AI的头部企业,阿里健康近日发布2019财年业绩公告,截至今年3月31日,该公司收入50.96亿元人民币,毛利13.31亿元,同比分别显著增长108.6%、103.9%,经调整后的利润达1.22亿元。“收入和毛利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本年度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以及消费医疗业务快速成长所致。”
然而,2019年,对于医疗AI的初创企业来说却是需要更多思考的时候。新版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已于2018年8月施行,相关的AI产品必须比照《目录》中的“医用软件”子类,申办医疗器械许可证。“持证才能上岗”,但想取得许可证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不菲。
根据毕马威(KPMG)的数据,2017年和2018年,十几家医疗AI初创企业通过风投、私募股权基金筹集了1.42亿美元,这相当于同期该行业全球投资的四分之一。初创企业常面临资本短缺的困境,该如何解决?未来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不是下一个掘金点,还有哪些行业可能会获得资本的青睐?
新兴产业出现风投资金紧张
据兴业研究发布的报告,“处于风口就能起飞”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资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这种质疑正在产生直接影响。
2010年以来,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口红利,互联网企业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但2018年上半年网民仅仅增加了不到2900万人,伴随着流量红利见顶,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具备高速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数量开始断崖式下跌。新创立企业数在2018年前三季度仅1022个,较去年下降77.3%,新兴产业出现了风险投资资金紧张,行业领先企业扎堆上市又大量破发等情况。
据统计,2018年三季度PE/VC(私募股权)募集金额大幅下降,规模为1584.54亿元,环比负增长65.26%,同比负增长67.17%;退出金额843.3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相较2018年前两季度的退出规模217.7亿元、257.5亿元来说大幅上升。由于募集资金大幅下降叠加风险投资需求持续保持高位,2018年三季度的净现金流为负1314.4亿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兴业研究报告还显示,考虑到当前私募股权投资的净现金流为21987.4亿元,未来维持每季度新增投资3000亿元水平,若无新增募集资金,2020年存量风险投资资金就会消耗殆尽。
风险投资“退潮”对于医疗AI初创企业来说,影响尤其大。医疗AI企业研发一个医疗AI产品成本,至少需要数百万元,开发周期达6至12个月,后续的商务销售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较多成本。
和金融、教育一样,当前医疗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最被看好的领域之一,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家三甲医院引入了AI产品。相较于传统看病模式,在医疗AI这个领域中,诊断的优势在于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确定性,其中智能影像是进步最飞速的。可以直接助力提升影像诊断的工作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目前我国有140多家正在从事医疗AI的企业,其中涉及医学影像应用的最多,高达50%以上。
如前文获得风投、私募股权基金筹集到1.42亿美元的十几家企业,就是利用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满足精确医疗的诊断需求。而在医学影像产品方面,肺结节为企业主要布局对象,其次是眼底疾病。这是由于肺结节和糖网存在公开的完整数据库。获取数据相对便利,以及肺结节影像直观、便于观察诊断等特性,造成AI进入这一行门槛不高;影像科医生人手不足、影像数据快速增长,也为这一细分领域创造了商机。因此,在目前医疗AI领域出现了大量同质化企业,医疗AI初创企业想从中突围而出,难度就更大了。
建立可持续发展企业盈利模式
兴业研究的报告显示,在当前资本扩张受到约束、负债驱动资产的模式难以为继、资金对企业盈利要求上升的背景下,在外部压力倒逼企业转型时,医疗等AI初创企业必须选择好自己的“赛道”,建立自己的商业运营模式。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健康技术企业融入到重构大健康服务场景的新生态中,无论是提供互联网问诊为主,或以提供网上售药为主,或以搭建处方流转平台为主,或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为主等,中长期看企业所处角色不同,所需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区别,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优质的服务能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