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困难群众的“一卡通”缘何监管失控?
甘肃专项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短短1个多月上千人主动“交代”——
救助困难群众的“一卡通”缘何监管失控?
“我违规领取了冬春生活救助补助1260元,非常惭愧。”张某是甘肃岷县闾井镇后治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他和3名村干部违规领取了一笔本不该得的生活救助金。近日,他们找到镇纪委主动“交代”。
这样的主动“交代”,在甘肃并非个案。从4月初开始,该省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短短1个多月已有上千人走进纪检监察机关。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一卡通”,原本应该是困难群众的“明白卡”“幸福卡”“实惠卡”。但甘肃省民政厅在今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不少地方“一卡通”监管失控,拖延发放、滞留资金,贪污挪用、虚报冒领,资金分配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突出。
为此,省民政厅提出要围绕“一卡通”,对2017年以来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发现的涉及社会救助资金问题和2018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包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5项资金的落实情况,全面起底排查。
甘肃省纪委监委对排查行动也高度重视。仅在2018年,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2595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发生在“一卡通”上。为此,省纪委监委决定,从4月上旬起至9月底,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确保资金及时、安全、足额落实到人到户。
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以来,甘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布公告,列举了4大方面47项具体问题,并设定期限:凡是在期限截止日前主动说清和交代“一卡通”问题的,可依规依纪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否则,将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充分利用“惠农资金监管网”“大数据监管平台”等技术手段,将每一笔财政补贴资金、每一名受益群众等信息录入平台,享受了什么政策、发了多少钱,一笔一笔筛查。由此,使许多沉淀多日的问题线索渐渐浮出水面,许多曾违规违纪的干部也由此主动“交代”。
“救助困难群众的‘一卡通’,缘何成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重灾区?”短短1个多月上千人主动“交代”,让参与治理的干部心情沉重。
调查发现,集中了多项专项救助金的“一卡通”,在发放、管理和使用中存在许多漏洞,在一些基层乡镇“办了几张卡”“卡在哪里”“谁在用卡”居然说不清;救助资金“有哪些”“是多少”“在哪里”“何时发到个人账户”也是糊涂账。并且,一户多卡、一人多卡、代管代取、私存扣留和借他人名义违规办卡等问题普遍存在。
有关人士指出,“一卡通”问题集中暴露了部分基层干部审核主体责任的“严重失守”,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管理,重文字材料、轻实地调查,审批走形式、公示走过场。目前,甘肃财政、审计、民政等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结合各自职责,对群众“一卡通”办理发放和管理、享受补贴项目和标准、补贴资金落实和收支等情况,逐项、逐笔、逐人、逐卡进行全面清理。
要让“一卡通”真正成为群众的“幸福卡”,不仅要集中治理,更要建立长效机制。甘肃省纪委监委强调,对轻微违规违纪且主动认错改错的党员干部,依规依纪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采取提级办理、直查直办、督办交办等方式,坚决查处、严查快办;对顶风违纪的,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同时,对专项治理反映出的薄弱环节、关键节点,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措施,防止利用“一卡通”侵占救助资金等问题再度发生,确保社会救助资金管理规范、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本报记者 康劲)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