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卫士张楠的中国梦
舌尖卫士张楠的中国梦
让我国食品安全屹立于世界先进之列
□ 本报记者 万静
“一颗种子,一阵微风,就能营造一片蒲公英的灿烂。维护食品安全,做好日常执法监查工作,也要和‘蒲公英’一样,从寻找示范种子开始,经过耐心的培育、帮扶结对,最后在风的作用下,让整个社会来共同维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午后,北京市西城区食药局广安门外食药所(简称广外食药所)常务副所长张楠微笑着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张楠喜欢把基层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比做“蒲公英”,平凡却有着春风化雨般地使命感和责任心,默默地守护着一方土地上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超强度巡查乐此不疲
北京西三环,有一条著名的街道——马连道,号称京城茶叶一条街,这里有两千多家的茶叶商户。而严把茶业质量关,让消费者能买到优质安全的好茶叶,重担就落在广外食药所14名执法人员的身上。
每天到茶城来巡查,似乎成了广外食药所执法人员的必修课。
龙井、大红袍、白毫银针……走进茶城,面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各式茶叶,记者有些迷糊。
“我们可不能迷糊。”张楠笑着介绍,茶叶作为食品,不能宣称自身有诸如清热解毒、降血脂降血压等治病的功效,否则就将遭受处罚。
张楠一边说,一边走进一家经营“有机白茶”的商家。在随机抽查了几罐包装精美的“有机茶”后,他和执法人员仔细地查看商家出示的“有机茶各项指标的检测报告”,同时就商家介绍自家茶业全过程监控和溯源管理的模式不断提出问题,并认真记录着。
“所谓有机茶,其区别普通茶的地方在于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机茶的栽培是一种生态型农业生产方式,今后必然是一种趋势……”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张楠俨然成为了一名“茶业通”。
偌大的茶城,驻扎着上千户的茶商,巡查一圈之后,即便是年轻人也会腰酸背痛。
然而,茶城的日常监管并不非张楠工作的全部。
广外街道片区面积5.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有23万左右,各类经营主体共有四千多家,其中食品流通商户近3000户。不仅如此,广外地区的居民小区特别集中,情况非常复杂。而食药所的执法人员却只有14人,每日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为了便于工作,张楠和其他执法人员的交通方式以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步行为主。张楠笑着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一个月走过的路程,有2600多公里,相当于去了一次海南。”
食品安全监查巧借力
记者问:“你们每天要完成这么多工作,一定很难吧?”“当然难啦。”张楠说,“但在我们所里,谁不是这样呢?”记者在广外食药所里,发现他们每个人桌上都码放着小山般高的审核材料,每个人手上都有雪片般多的文书案件。
上午,不是在巡查,就是在去现场检查的路上;下午,则在反馈材料、整理档案。夜幕降临,在查扣现场加班加点搬运涉案物品亦是常事。
食品安全无小事,同时又是非常琐碎复杂。张楠告诉记者,2016年他刚从别的辖区调到广外食药所时,面对数量众多的商家和复杂的背景情况,他意识到,食品安全监查的工作需要“巧方法”。
2017年,广外食药所通过对辖区2000多户茶叶经营主体监管过程中的摸索出了一种新型的监管方式——“蒲公英”计划,即从寻找“示范种子”——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出色的商家开始,经过耐心的培育、帮扶结对,以先进带后进,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2018年,基于此经验和取得的效果,食药所又把这种因地制宜的监管模式在地区餐饮行业中进一步铺开,提升餐饮行业品质。
位于地铁七号线达官营站附近的“六棵松”餐饮店,因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意识,总给人一种有点“上不得台面”的感觉。张楠专门为“六棵松”找到了结对子企业——“鲍鱼王子”海鲜馆,和其他一些待改善饭馆一起召开了一次经验分享会。参会的企业纷纷说:“原来还能分得这么细!我们回去后一定好好学习,运用到实际的日常工作中。”
有了“标兵”做参照,“六棵松”餐饮店积极落实整改,很快就实现了质的跨越。
“通过与餐饮企业负责人交流,我们得知,很多单位的负责人想把工作做好,但是意识不到一些细节,实际管理有很多问题。”张楠介绍说,为消除商户的困扰,食药所对辖区所有餐饮单位开展了“蒲公英”计划,通过带动效应,每月定期帮扶提升,并对符合条件的餐饮单位进行重新评级。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