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沉市场,了解进击的小镇青年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领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5 月初,红杉中国种子基金与神策数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走向更好的自己:2019小镇青年报告》,报告显示,我国 2.3 亿的小镇青年正在用他们积极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打造着一个灿烂夺目的未来世界。与此同时,他们身后还蕴藏着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此,我们将小镇青年聚焦为 18-35 岁生活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人群,他们生活充实,且富有理想,是 21 世纪新青年的代表。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一线城市返乡,用发达城市的标准和经验推动家乡经济产业升级,同时深耕本土文化,挖掘并研究传统文化的新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的传播贡献出巨大力量。
另外,互联网的发展缩短了信息传播的鸿沟,小镇青年在房、车、文娱等方面的消费水平与需求不输发达城市。他们贴近生活本身,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快乐与生命中的正能量。他们带动老乡致富,过着丰富多彩的充实生活。
图 1. 技不压身,不安于现状
根据《走向更好的自己:2019小镇青年报告》全文总结并归纳以下几部分核心观点:
(1)小镇青年不被金钱所缚,开启“择业+创业”双模式
对于小镇青年来说,金钱已经不再是择业时追求的主要目标,职业前景是小镇青年越来越重视的择业因素。
同时,小镇青年创业潮来袭,本地优势+一二线业态经验,使小镇青年的创业之路扩散至演艺、在线养殖等多种领域。
(2)小镇青年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存,“房、车、恋爱”成“新三大件”
小镇青年希望在物质和精神两种生活层次上得到平衡,对于买房、买车、恋爱这类“刚需生活”是小镇青年不懈追寻的美好生活目标。
(3)小镇青年既是文化消费者,也是文化创造者
小镇青年作为下沉市场的核心消费人群,逐步扛起各类文化娱乐消费的大旗,同时,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让自己变成文化的创造者。
(4)小镇青年身后蕴藏着下沉市场的新商机
以小镇青年为核心消费主体的下沉市场,可能是下一片流量蓝海。
小镇青年强大的人口规模不容小觑。我国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人口规模庞大,华东、华中、西南、华北凭借强大的人口资源,托起小镇青年浩瀚的消费市场。互联网的渗透让小镇青年们缩短与一二线城市青年的信息距离,逐渐打破地域因素造成的桎梏;电商、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产业或将迎来新机会。
中西部地区或将成为小镇青年就业新地标。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东南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同时,部分地区采用“优质项目+人才”的模式将加速吸引小镇青年回流。
小镇青年不被金钱所缚,开启“择业+创业”双模式厂妹,是大众对于工厂女工的称呼,上个世纪初中期,各类国营大厂是财富和辉煌的象征,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营大厂开始受到新兴经济产业的冲刷。随后,虽然流水线的大厂依然存在,但多以富士康等为代表的代加工企业为主,小镇的厂妹们也搬入了明亮的厂房,穿上统一的制服,在机械化更高的环境中工作。
而如今,社会上“小镇女青年要去做厂妹”的观念正在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小镇青年希望通过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显然,缓解经济压力、自我认同感、赢得家庭与社会的尊重等开始成为小镇青年不断思考职业、人生、生活意义的主要原因。
图 2. 职业关键词
据《走向更好的自己:2019小镇青年报告》显示,“职业发展前景”是小镇青年在择业时的首选因素,甚至超越“薪资福利”。与一二线“受制于金钱”的年轻人不同,相对偏低的生活成本削弱了小镇青年“金钱至上”的执念,他们更愿意看重工作在行业未来渠道上的发展趋势,关心工作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而“教师”则是目前小镇青年较为偏爱的职业方向,“当教师当然好了,稳定、有假期、社会地位高嘛,每天跟青春朝气的孩子在一起,自己也变得年轻。”小镇青年们再不是人们固有意识里那些徘徊在主流价值观周边的人群,这 2.3 亿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也越来越专业化和多元化。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