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长尾客户成银行“宝藏”

2019-05-12 00:1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的应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持续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有了技术支撑和保障。日前

  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的应用,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持续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有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日前,“沪上金融家公开课”暨“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研讨讲坛在上海举办。与会的科技金融“大咖们”认为,科技金融驱动、赋能普惠金融发展,这也使得原本被忽视的“长尾客户”成为新宝藏。

  目前,全球都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排名第二的经济体。 根据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教授朱晓明指出,“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银行家尤努斯,表彰他在普惠金融当中做出的贡献。这些年中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在推动普惠金融,尤努斯当年只是解决了1000万人的问题,而中国目前已经远远不止这个数。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金融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数字经济是普惠经济的应有之义。”

  CFA亚太区研究总监曹石也指出,金融科技到目前为止的成功经验绝大多数是在传统金融行业不发达的地区或不发达的领域,它不是颠覆传统金融而是一种延伸和补充的作用。例如,印度在小额信贷和移动支付方面进行了较多投入,几大银行积极推进金融与科技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

  央行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金融服务可得性、使用情况、质量进一步改善。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广泛普及,总体上实现了“人人有户”。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电子支付发展迅速,使用普及率较高。

  当前,各大银行都在探索将科技运用于普惠金融实践当中。例如,平安银行上海分行截至2018年末存量客户中民营企业占比有75%以上,融资余额近千亿。其中的亮点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中小企业网上信贷平台(KYB),一改强调关注企业财务报表和流水表现的传统做法,转而更多关注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真实、有价值的,涉及企业经营和交易的数据,并利用数据建立数理模型,判断企业的违约概率。

  “小微金融很多银行是不想做、做不了,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没有科技手段的话不可持续。”上海农商行行长顾建忠指出,小微金融服务获客难、信息不对称、征信成本高、信用状况差,这些靠金融科技的手段可以很好解决。“里面可能是一个宝藏,我们要开发出来。企业贷款中有一个数字是派生存款率,我们小微企业日均返存率达到24%,高于1亿元以上大额贷款客户的12%,这很好证明了长尾客户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上海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300亿元,占全行对公贷款余额52%,为近1.2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直接或间接帮助企业带动就业近10万人。涉农贷款规模476亿元,是全上海市涉农贷款市场份额最高的商业银行,占比近三成。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