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这个“底座”持续进化,2019年智能化暴风来了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更是一个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新城市。5月10日举行的华为北京城市峰会向我们展现出一个用“云+AI”打造的“不凡”北京。
在这次峰会上,大家也能感受到华为的变化,尤其是华为云这个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不断进化,正在驱动一场智能化转型的暴风,在2019年渐行渐近。
沉淀与整合:华为30多年的积累倾囊相授
在峰会上,华为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系统给大家介绍了华为。这并非多此一举,虽然华为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但是每一次都会有新的认识。
华为在ICT行业已经深耕30多年,无论是在通信网络、IT,还是智能终端、云服务等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以5G为例,鲁勇介绍,截止目前,华为已经获得超过40个的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是全球最领先的5G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数字化转型上,华为自己就是探索者、实践者。在华为有一句话,叫做“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毫不夸张地说,华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在复杂度和挑战性上可以说超越了大多数的公司。华为已全面推进数字化战略,对外希望做到交易更简单、更高效、更安全;对内将逐步提高运营效率,支持公司的创新与业务增长。
很多公司在学华为,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直接获得华为30多年沉淀的技术积累,尤其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这就是华为云。可以这样说,华为云,就是通过在线的方式将华为30多年在ICT基础设施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放给各行各业。
过去一年,华为对华为云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内部提出了“Cloud Only”战略。在组织上,华为将公有云、私有云、AI、大数据、计算、存储、IoT资源和组织重组为“Cloud& AI产品与服务”。今年一季度,华为继续调整,将IoT、私有云团队合入Cloud BU。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合,现在可以这样说,华为云集合了华为最强大的核心技术和经验积累,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华为云堪称是最强的数字化转型“底座”。
扛起普惠AI的大旗,将AI拉下神坛
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智能化,“Cloud+AI”是驱动企业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两个引擎。
但是,AI一直在神坛,高高在上。鲁勇在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AI在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与机构对AI感到恐慌,害怕人工智能高高在上,害怕自己被智能时代所淘汰。”
如何解决这个痛点?华为的答案是“普惠AI”,是将AI拉下神坛,让它走向普罗大众。华为在2018年10月发布的AI战略和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尤其是华为在芯片底层实现了强大的算力,为普惠AI提供了强大支撑。华为的昇腾单芯片计算密度为业界最大,ARM64芯片能效比最高,优于业界标杆30%,这让AI算力充裕而且经济。
有了AI算力的保障,加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提速,AI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将会加速让AI落地,真正给各行各业带来价值。鲁勇举例说,糖业是广西的支柱型产业,以前需要靠经验丰富的专家来进行甘蔗含杂率判断,现在通过华为云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含杂率识别准确率高达95%,极大的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又如,华为云与北京市交管局的合作,让上地三街车流主方向(东西方向)平均延误下降15.2%,平均车速提升15%。
最近,AI在媒体端的热度在下降,这对于AI来说反而是一个好事情,标志着AI进入行业应用春天的开始。正如鲁勇所言,AI应该是能让每个企业每个人都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当AI走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都能享受到AI所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时,一个数字化转型的高潮才会真的到来!
一个繁荣的华为生态圈形成
有意思的是,当其他很多公司提“智能+”时,华为却提的是“+智能”。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折射出一个公司对待智能的态度和基因。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