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股市行情有啥不一样?——中国股市本色
▼ 对真理的最大尊敬就是遵循真理
导读
中国股市与改革有关,反映的是改革进程,而目前股市改革显然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
1
3100点关口
在连续熊了近4年,熊到股民没脾气的时候,中国股市的行情突然起了新变化。
今年以来,股市一改此前半死不活的颓势,开始反弹向上,特别是猪年春节过后,涨势凌厉,3月4日,上证指数时隔近9个月之后,再次站上3000点。从2019年1月3日至3月22日,在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上证指数从2441点上升至3104点,涨幅为27%.
2018年中国股市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资本市场之一,全年上证指数从3369点跌至2493点,跌幅达26%,创下2014年11月以来历史新低。
今年这样的涨势不但“一雪前耻”,而且一跃领涨全球股市。
为此,有券商分析了这次的3000点与以往历次的3000点的不同,认为当前主要估值指标相比以往历次的3000点时,均处于较低的位置。
即便如此,自3月7日上证指数摸高3129点,半个月内围绕3100点震荡,迟迟难以突破这个高点。由此,市场又站在了多空分歧的时点。
那么,为什么熊了近四年的股市,在“中国经济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的背景下,突破3100点却如此困难?
2
“股灾余孽”
行情上冲扭扭捏捏, 从一定意义而言,A股至今都还没有走出2015年来的“股灾”通道,还处在消化“股灾”的过程中。
沪指自2015年6月5178点的高位,仅用了3个月就暴跌到3000点,跌幅达41%以上,再到2016年1月底下跌到2638点,与2015年最高点相比跌幅更是达49%,几近腰斩。
经历2015年暴涨暴跌之后,股指一直萎靡不振,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为了力保3300点、3400点打起了攻防战,能攀上3500点简直就是“行大运”。
从年度涨跌幅来看,沪指2015年全年累计上涨9.41%,2016年下跌12.31%,2017年回升6.56%,2018年跌幅高达26%,可以说涨不及跌。
如果从三年前5178点的最高点算起,到2018年12月28日的2493点,则累计下跌了52%,即严重的负增长。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在此期间,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由17619点上涨到23327点,及3月22日的25963点,涨幅分别达32%和47%。
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呈现反向运行态势,反差之大可窥一斑。
3
非市场化病根
对于“股灾”延续原因,普遍归结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信用风险频频暴露,股权质押压力陡升,以及金融去杠杆对股市的压制等。
而这些都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有关部门把市场当作博弈对象,试图用“长矛”大战“风车”;把群众(投资者)当作“阿斗”,说着价值投资的话,干着抽血的行径。
具体而言,就在于A股市场仍然是由政府为主导,政府权力是A股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方式。
如果政府对股市起主导作用,那么股市信用也必然会由政府来确定及担保。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当事人肯定会把市场行为的收益归自己,把市场行为的成本归社会,导致投机严重。
同样,政府对股市运行起主导作用及用权力来配置资源,这必然会导致市场运行无效率,中小投资者利益难以得到保证。此为其一。
其二,中国股市依然重融资的功能定位。 从中国股市发展的实践看,融资功能被定位为中国股市发展的首要功能,监管部门也多次强调,融资功能是市场发展好坏的首要评判标准。
从支持国企脱困,到支持中小企业,到支持新经济企业的融资发展,股市扶贫的特殊定位本质上就是逆市场化行为,让股市的融资功能定位得到不断地强化。
实际上, 股市的首要功能应定位于提供公司治理机制改善场所,即改善公司治理的功能应是第一位的。
功能定位偏差(市场融资VS公司治理),可以说是市场运行机制中诸多问题的根源,也使A股事实上异化为“提款机”和“套现”场所。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