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商业 >

巩固优势 科技赋能 邮储银行力推三农金融转型升级

2019-06-03 16:1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邮储银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全流程线上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即客户贷款申请、审查审批、放款

  邮储银行服务“三农”成效显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和个人商务贷款两项合计余额达5667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2.50%。据了解,小额和个人商务贷款是邮储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解决其融资问题的主要贷款产品。  

  做好“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作为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也是邮储银行实现自身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实践,邮储银行总结认为只要能够用好用活网点优势,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就能够突破资源瓶颈,有效解决好“三农”和小微金融运营成本高、风险成本高、管理难度高的“三高”难题,有效发挥好“三农”和小微金融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优势,使其成为邮储银行特色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蹄疾步稳 推进三农金融递进式发展

  近年来,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业务发展模式不断迭代,业务发展态势持续稳健,风控能力不断增强,业务结构不断转型。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杨波表示,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业务发展呈现稳态。从1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业务发展模式的迭代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能。邮储银行小额和个人商务贷款余额除2016年小幅下滑外,均保持稳步增长。随着业务发展模式的迭代,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业务质量保持优异。截至2019年3月末,邮储银行小额和个人商务贷款整体不良率只有2.63%,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2016年和2017年当年发放的小额和个人商务贷款到次年产生不良的比率分别为0.93%和0.81%,2017年比2016年下降了0.12个百分点。由于小额和个商贷款大部分都集中在一年期,这个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邮储银行近期风险管理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业务也正加速转型。2017年以来,邮储加快推进线上支用模式,研发推广全流程线上贷款。截至2019年3月末,邮储银行小额和个人商务网贷产品余额超过1000亿元。2019年一季度邮储银行小额和个人商务网贷产品放款超过500亿元,占全部小额和个商贷款放款量的三分之一。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打造特色发展模式

  为有效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和风险成本,邮储银行本着能后台不前台、能自动不人工、能线上不线下、能移动不驻点的原则,将传统线下网络和多年实践经验与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融合,推进邮储银行“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迈入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3.0时代。

  杨波指出,这种模式打通了时空边界、信息壁垒和城乡阻隔,实现开放式数字化全方位获客,闭环式智能化全流程风控,能够向客户提供有温度、有速度、有广度、有深度的综合服务。这种模式对于线下网络资源丰富的邮储银行,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邮储银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全流程线上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即客户贷款申请、审查审批、放款、支用、还款等全流程都通过线上完成。

  全流程线上模式的关键是如何获取有效的客户数据。这种模式在消费贷款方面应用比较成熟,但在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由于客户有效信息不足问题,各家银行都在随着信用体系的健全不断进行着探索。目前,邮储银行正在稳步推进这种模式,已经推出了基于邮政集团电商数据的“掌柜贷”和基于在邮储银行贷过小额和个人商务贷款客户数据的“极速贷”。

  以“极速贷”为例,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自主办理,可以实现3分钟申请、10分钟审批、无人工干预。下一步,邮储银行将把应用数据范围扩大至全行5亿多个人客户和广阔的外部平台客户,尤其是互联网电商平台客户。

  另一种则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杨波表示,线上线下结合可以概括为“五位一体”,即“平台引流+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外部增信+线上支用”,即通过平台合作,批量获取客户名单,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一方面主动向客户经理推送名单客户,开展精准营销;另一方面批量准入,形成白名单,做好主动预授信;同时,引入政府、核心企业、担保公司等增信措施;贷款发放后客户可以通过线上支用和还款。

  目前,邮储银行正在积极进行平台场景的搭建。一方面充分依托集团电子商务、速递物流和中邮保险等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在特色产业集中、信用环境良好的村镇建设信用村,对信用村内的信用户进行批量预授信,给予一定的信用贷款额度,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随时用款和还款。邮储银行正在和邮政代理网点开展辅助贷款合作,能够办理贷款的网点将由近7000个扩大到近20000个。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