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怎么走?这个会传递了重要信息
刚刚过去的周末,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两天的时间,官员、学者、专家、一线从业者对涉及中国经济、金融等方方面面畅所欲言,其中的热点话题包含中美经贸摩擦、人民币汇率、金融业开放等。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中国不存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近年来,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果。对于这一说法,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发言稿中表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郭树清指出,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成分已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持续下降。加上政府经济活动,国有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不足40%。且民营和外资目前已几乎可进入所有行业、所有领域,没有任何限制和壁垒。无论是轨道交通,还是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都可以看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身影。
郭树清提到,金融业也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目前中国4588家银行业机构中民营机构控股的超过3000家,170家中资保险公司多数为民营控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数是民营为主。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
让钱到该去的地方去,这个问题很重要。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率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因此,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的行为。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是激发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意愿,有效破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重约束”。
而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社会信用收缩问题,人民银行抓住关键环节,发挥银行作为货币创造中枢的作用,着力缓解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采用市场化的手段鼓励银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陈雨露称,从近期主要的金融指标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边际改善,信用收缩局面有所缓解。
去杠杆已取得成效
杠杆率是不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问题,从政府到学界,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多年。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称,在2016年、2017年这个阶段逐步形成的共识就是杠杆率太高,过去十几年杠杆率的增速也是太快。
马骏认为,不管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还是企业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借钱借太多后还不出来的风险就很大,这就是简单的金融风险的描述。
在此共识之下,去杠杆行动推出,而去杠杆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比如,从去年中国的一些宏观杠杆指标来看,M2、GDP的比率已稳定下来,而2017年以前十多年持续的是高速增长的态势。
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机制
怎么平衡创新与监管是这个时代的一道必答题。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霍学文认为,金融科技要在有效监管下规范发展,就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机制,即监管要明确,业界要负主体责任,研究者要有正确的导向,包括媒体在内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启蒙。
“金融科技必须要加强监管,由于金融科技具有开放性、延展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固有风险和金融媒介的风险。” 霍学文举例,北京市形成了“1+3+N”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即以自律监管为依托,以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措施为核心,以行业大数据平台、托管平台、行业并购基金、行业风险处置机制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区块链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其应用领域备受关注。“对于我来说,区块链技术最大的颠覆性的用途还没有能够实现。”在美国威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Daniel M.Gallagher看来,二级市场的交易都可以放到区块链的系统中加以实现,而整个券商的生态链都会被区块链来主导,这会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Daniel M.Gallagher表示,将来如果有区块链,证券的托管或转让代理等一些需求将被取代。“在美国现在有各种注册的要求,还有代理顾问等,所有这些代理环节都能够赚钱,都是赢利的环节,不光是初次的IPO上市,像二级市场的交易都有很多的代理环节在里面,如果区块链可以发挥作用,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
中国票房破600亿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