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能修复巴黎圣母院吗?让我们给法国人留点耐心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作为挂在法国胸前的“徽章”,巴黎圣母院今年4月遭遇大火让法国人心疼,也让世界震惊。此后,围绕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法国和世界舆论都十分关注。据《每日邮报》日前报道,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内部人士甚至认为正式的维修工作至少在2021年才会开始。尽管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信誓旦旦要在5年之内搞定修复工作,但也有专家怀疑,说不定需要40年……
当地时间10月9日,法国政府历史古迹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正在争分夺秒地研究如何安全地修复巴黎圣母院,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
对于习惯了“中国速度”的国人来说,一个建筑物的修复需要5年乃至数十年,似乎有些不可想象。不过,在旅居欧洲多年的笔者看来,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一拖再拖再也正常不过,拖是欧洲人搞建设工程的一大通病。在欧洲,一旦你看到路边某处要围起来整修,尽管工程量看起来不大,但围个一年两年是常有的事。记得在布鲁塞尔工作时,适逢欧盟总部大楼翻修竣工(花了13年),笔者打趣欧盟官员说:“13年,在中国上海,13年我们建起了浦东新区。”欧盟官员耸耸肩:“这是在比利时。”位于布鲁塞尔的另一个国际组织总部-北约新总部的建造也很磨人——从1999年决定建造,直到2017年才建成,工期一拖再拖最终历时18年。后来我到德国工作,柏林早在2006年就开始建设新机场,工期一拖再拖,预算翻了4倍,启用时间最近说要等到2020年。
话说回头,所谓慢工出细活,尽管是蜗牛速度,欧洲人手里出来的工程质量一般还是让人信服的。拿久负盛名的科隆大教堂来说,前后修了600多年,中间停工后还是大文豪歌德推动复建,但最终矗立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成为一个恢弘的地标式建筑,历经多次战火,而今成为全世界游客访科隆必去的打卡地。巴黎圣母院也一样,建造前后历时180多年,成为塞纳河畔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超越科隆大教堂的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赋予这座教堂以更多人文魅力,使之成为法国文学乃至文化和精神的地标。那哥特尖顶,入过多少画作诗篇,成为多少文艺创作的灵感源泉。多少人曾为卡西莫多的命运流泪,多少人又曾在此留下美好回忆。在其风华正茂的年代,每年前来欣赏其姿容的游客达1300万人次。4月份的大火发生后,笔者忍不住翻出当年在那“打卡”留下的照片,回想着它的美。
从道理上来说,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应该是国字号工程,因为其修复不仅是物理层面的修复,更是对精神创伤的修复。为此,法国加大投入、加快修复步伐不难理解。大火发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着镜头承诺,将重建巴黎圣母院,定下5年之约。但是,修复问题已经陷入党派斗争,反对党在议会里已经指责马克龙在搞“面子工程”,为了巴黎奥运会“献礼”而提出5年之时限,从文物修复的时间来说远不止5年。
当地时间8月19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维修工程重新启动。巴黎圣母院4月15日突发火灾,屋顶和塔尖被烧毁。由于圣母院被焚毁的建筑材料中所含的大量铅随着大火散播,导致铅污染。维修工程于7月底暂停,以便清除铅污染。
经费也是一个问题。这些年法国经济不景气,政府预算本身就很紧张,大头居然指望社会认捐。前不久法国官方数字称社会各界认捐了大约8.5亿欧元(约合65.5亿元人民币),但一些机构和个人属于冲动性表态,认捐兑现仍有漫漫长路。法国文化部长里斯特说,认捐的款项迄今只有10%到账。
上一篇:波黑举行波中关系研讨会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