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揭秘手工艺“集市”如何撬动新消费、新制造

2019-08-28 12:0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题:赶集“赶”出新经济——揭秘手工艺“集市”如何撬动新消费、新制造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赶集“赶”出新经济——揭秘手工艺“集市”如何撬动新消费、新制造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在繁华都市赶一场“集市”,这听上去似乎不可能的事情正成为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将传统手工艺经由现代创意、包装,以“集市”方式向世人呈现,正成为不少制造企业、商业中心和电商平台的选择。在这些打破地域、穿越“时空”的集市中,手艺人找到了价值,现代商业遇见了传统美学,产业拓宽了空间。都市里的赶集,“赶”出了新经济。

 

  都市“赶集”忙

  交错的藤木象征着群山的错落,扎染轻纱勾勒出碧海蓝天……在北京侨福芳草地临时搭建的集市里,人们遇见了大理的“风花雪月”。

  近日,依文·中国手工坊与北京侨福芳草地联合举办的“深山集市·风花雪月大理专场”开集。白族刺绣、鹤庆银器等上千款手工艺品经由现代设计创意与人们重新相遇,现场数万名“赶集人”通过非遗体验、共享设计等方式感受跨越千里的“指尖艺术”。

  这并非都市里的第一场集市。今天,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品或以“集市”名义,或以体验的方式走进都市生活,用全新的姿态和人们相遇。

  大学刚毕业的北京女孩刘艺是集市的“资深粉”,一有时间就“泡”在这里和绣娘交流、设计。点缀蓝印花布的帆布鞋,是她这个夏天最自豪的创意。“既是一起设计一件工艺品,也是一起存放一段时光。”在刘艺眼里,这些工艺品拥有无限魅力。

  “赶集”的形式让很多人看到了“诗意的浪漫”,也让不少手艺人、创业者、品牌商遇见知音。一名甘肃创业者就在这里找到了“伯乐”——自己用当地工艺制作的小枕头开集一天就订出400个,并与设计院校接洽合作。

  集市不只是在商圈,也同样活跃在网络之上。直播赶集、VR逛街等模式正在线上平台流行开来。借助互联网,来自全国多地的非遗技艺、传统手工正为更多都市年轻人所喜爱。以短视频平台快手为例,平均每3秒钟,就有一条非遗视频在快手产生。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涉及的多达989项。传统手工艺成为热门标签。

  “走心的创意,就会引领风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认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沉浸式”的场景还原了生活与文化,将消费、制造、服务有了更紧密的连接。赶集,正成为时尚。

  赶集“赶”出新经济

  集市不仅催生很多新模式,也构筑手艺人、制造商、平台方、消费者等生态圈,凝聚了许多的探索与创新。赶集,“赶”出了新经济。

  一张银片,一把小锤,富了一个村子。在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传承千年的老手艺正成为脱贫新方式。村里的手工银器传承人寸光伟告诉记者,通过线上集市等方式,新华村由手工艺之乡变身“淘宝村”,现在几乎家家敲键盘,户户开网店,手工银器每年网络销售额超8000万元,产品销往中国各地和海外。

  如果说线上集市架起了手艺人和消费者的桥梁,那么线下的集市则建立了民族村寨与都市人们的情感互动。将产品做成文化,把制造与消费、服务衔接,源自深山的手工艺术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打开市场空间。

  以依文·中国手工坊“深山集市”为例,开办一年间,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十万件手工艺品成为“爆品”,上百万消费者体验到来自指尖的时尚。中国手工坊成立15年来,已对接超过3万名绣娘,提取了5000多个纹样,与诸多国内外企业进行了订单合作,其中不乏国际品牌。

  “山村与都市彼此既有‘拿来’,也有‘给予’。这既是全新的经济模式,也是文化的交流与自信。”张庆辉说。

  从打造数据库、搭建互联网平台对接资源,到开办集市“唤醒”市场,集市的背后凝聚了供应链的创新,也是共享经济的体现。通过共享设计、协同制造甚至共享商业,越来越多的“指尖手艺”正转化为“指尖经济”。

  “如果说过去是感性的执着,那么今天找到了理性的坚持。”依文董事长夏华坚信,用文化的思维、共享方式做文创,将会催生百亿级产业。

  集市“赶”好还需多方合力

  集市里有产品、有制造、有文化、有情怀。它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是新经济的探索与尝试。将集市“赶”好,由此激活更多创新、释放更多价值,同样需要共享思维,需要社会各界、产业各方的合力。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