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让互利共赢的大门越开越大
——做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既是中华民族从近现代历史汲取的最深刻经验教训之一,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探索得出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总结。
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主动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让互利共赢的大门越开越大,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行,承受并化解大国博弈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来源;是抵御和防范各种霸凌手段的冲击,促进形成强大的科技第一生产力,促进形成强大的全方位国际合作网络,促进形成强大的创新链产业链的坚实基础;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自觉行动。
准确理解新时代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新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开放的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开放的发展道路。正是依靠改革与开放的双引擎,“中国号”巨轮才能长驱驶入世界经济大潮流。40多年来,我们以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既坚定不移地打开国门,吸收一切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有效抵御各种国际政治风险和经济冲击,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被排斥在多边体系以外到成为世贸组织重要成员、再到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旗手”,从局部试点到全面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历史性转折。这一非凡历程,深刻改变了整个中国,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我们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有效对接互补,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发育、经济结构的升级、民生福祉的增进,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加充分地融入全球化过程,参与并推动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为主要支撑的消费市场,成为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稳居世界第一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与40年前相比,今天的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不同以往,应对外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不同以往。由此,我们面对的问题和任务也区别于40年前: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探索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如何面向未来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
我们要正确理解新时代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新内涵。一是推动通商层面的开放。包括持续降低关税率,取消非关税措施,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与效率。二是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包括降低产业政策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鼓励竞争政策转向所有制中性、市场竞争中性和市场开放中性,推动劳工标准、知识产权标准、环境标准等与国际高标准对接。三是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推动规则、标准和制度与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和开放;另一方面,要推动法治和治理现代化,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国际合作,包括能力建设、制度建设、跨境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要让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做好三项准备工作:一是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打造高标准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和创新环境。三是创建五大支撑体系。包括创建一流大学和人才支撑、一流创新链和成果转化、一流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流总部经济和功能性分支、一流“三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跨境合作网络。
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在当今国际环境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相互反向的发展选择。
一个是逆全球化趋势,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推崇单边主义的内向型选择。比如美国,正在颠覆过去维持其主导世界秩序的三大法宝:一是传统上主张推动自由贸易的价值观正在让位于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优先和对等开放;二是传统上主张建立和维护其同盟体系正在瓦解;三是传统上美国要承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逐步解脱“退群”。这个趋势继续下去,“二战”之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终将最终解体。
下一篇: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