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增产不增效 上半年钢铁企业利润同比降两成

2019-07-30 11:44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中钢协会长高祥明表示,要尽快解决影响行业、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钢铁行业运行质量

  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利润同比降两成——
  钢铁业须走出“增产增效”怪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雷

增产不增效 上半年钢铁企业利润同比降两成

  7月5日,工人在鞍钢集团鞍钢股份无缝钢管厂159生产线检查成品。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产量大幅增长,但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20.5%。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使得吨钢制造成本上升了240元左右。中钢协提醒,企业应及时转变依靠规模扩张、高产超产的思路,将认识统一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走出“增产增效”的怪圈——

  7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传出消息,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也存在产量大幅增长、进口铁矿石价格急剧上升、行业利润明显下滑等现象,需引起高度关注。

  中钢协会长高祥明表示,要尽快解决影响行业、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钢铁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三季度,国家有关部委将组织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督导检查,保持高压态势,防范任何形式的违规新增产能。

  产量大增利润却下降

  今年上半年,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全国共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和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和11.4%。4月份至6月份,单月粗钢产量分别为8503万吨、8909万吨和875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2.7%、10.0%和10.0%,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钢协指出,按照粗钢口径计算,上半年全国共增加粗钢产量4434万吨,钢材净出口却同比减少7万吨,新增产量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可以说,今年钢铁产量增长完全受国内市场需求拉动。

  在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同时,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上半年全国共进口铁矿石5亿吨,同比下降5.9%,金额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分月看,进口均价从1月份每吨74.18美元一路上涨至6月份每吨97.51美元。据测算,矿价上涨使吨钢制造成本上升240元左右。

  但是,受产能释放较快影响,钢材价格略有下降。上半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基本在110点上下波动,平均价格指数109.48点,同比下降3.6%。

  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严重侵蚀钢企利润。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销售成本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成本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实现利润总额1065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销售利润率5.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

  规模扩张冲动仍需遏制

  “从上半年行业运行情况看,钢铁业又回到了增产不增效的怪圈。”高祥明提醒说,如果不及时转变依靠规模扩张、高产超产的思路,将认识统一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钢铁行业仍可能回到供大于求的老路。

  在国家大力推动下,钢铁业提前两年完成了化解过剩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彻底取缔“地条钢”产能,行业运行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但是,巩固去产能成果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受结构调整和利益驱动,钢铁行业置换建设项目数量高企。据初步统计,从近几年各地已公告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项目来看,拟建钢铁项目的粗钢产能近2亿吨。在国民经济对钢铁需求强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

  高祥明表示,当前亟待建立严禁新增产能和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长效机制。要严肃处理新增产能项目,全程从严监管产能置换项目,打击非法产能,进一步严格执法标准,抑制投资冲动,最终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增长9.9%。其中,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4%;非会员企业增长24.08%,产量增速远高于会员企业,其生产增量占总增量的56.2%。中钢协指出,2017年6月30日以后,“地条钢”产能应退尽退,“劣币驱逐良币”局面得以改观,钢铁行业优质产能得到了有效发挥,当年下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7500万吨;今年上半年,非会员企业产钢12843万吨,比2017年下半年增加5343万吨,大幅增长71.24%。这部分增长过快产能是否合规值得关注。

  据了解,今年第三季度,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将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已化解产能复产、“地条钢”死灰复燃、产能置换不合规等行为,强化负面警示作用。对钢铁产能置换工作,有关部门将多方听取意见,适时予以修订完善,查漏补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