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 农业产业持续调结构转方式
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 农业产业持续调结构转方式,持续转型升级;新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保持在1/3
7月17日,北京市2019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12.5亿元,同比增长6.3%。总的来看,上半年北京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在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总体经济呈现出“提质强韧”的特点。
第一产业增长17.5% 林业驱动结构更优
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12.5亿元,同比增长6.3%。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上半年北京市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总体经济呈现出“提质强韧”的特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72.6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90.5亿元,增长6.5%。
林业产值同比增长超一倍
第一产业增长17.5%,在一、二、三产中增速最快。这与过去几年“一产比重减少,二产持续增长,三产增速最快”的趋势并不相符。对此,庞江倩解释,这主要是受到林业产值同比大幅增长超一倍的影响。
她介绍,上半年,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拉动下,林业产值大幅增长,实现产值56.3亿元,同比增长101.6%,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6.8个百分点。加之种植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下降6.6%、30.9%和29.7%。最终,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5%。
从2016年至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一直在下降,降幅分别为8.8%、6.2%和2.3%。第一产业虽然持续下降,但降幅在收窄,有声音质疑是经济结构调整出现阻力。
对此,有专家表示,降幅收窄并非不利信号,这正是由于农业产业正在完成自身更新,持续调结构转方式,持续转型升级,通过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等实现稳步发展。
都市型农业提质增效
发布的上半年数据印证了这个观点,传统种养殖业,如小麦、蔬菜以及畜禽产品产量继续下降,但另一方面,都市农业质量效益有所提升。
庞江倩解释,目前北京市农业生态功能更加突出,都市型农业提质增效。
一方面,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观光园注重提质升级,减量增效。上半年,全市观光园933个,同比下降16.9%;接待690.5万人次,同比下降15%;实现总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9.1%。但从个体来看收入却在增长,平均每个观光园实现收入111.9万元,同比增长9.4%。全市游客人均消费151.3元,同比增长7%。
乡村旅游经营进一步规范,上半年接待831.4万人次,同比下降3.2%;实现收入5.9亿元,同比下降1.8%;实现人均消费70.5元,同比增长1.5%。
此外,设施农业亩均产值为1.4万元,同比增长17.6%。种业收入也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种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9.4%。
“新经济”领域呈现明显拉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长5.0%;第三产业增长6.5%,值得注意的是,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生明显拉动作用的全部聚焦“新经济”领域。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5.1%
具体来看,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5.1%。其中,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7成。工业高端引领的特征也更加明显,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4成。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保持了非常好的增速,1-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企业收入增速都在30%以上。
经济增长1/3来自“新经济”
庞江倩介绍,上半年,全市新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保持在1/3左右。数字背后是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
庞江倩以中关村举例,1-5月,中关村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9%,这个增速比总收入增速高5个百分点。中关村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34.3%,中关村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市企业六成以上。中关村企业实现的技术收入增长21.1%,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是25.9%。
从投资来看,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93.8%。
减量发展
减量、减税助推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全市在减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庞江倩介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减少195家,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减少企业占到77.4%。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