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奶业》白皮书:“奶瓶子”越来越让人放心
日前发布的《中国的奶业》白皮书显示——
“奶瓶子”越来越让人放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
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净水,睡的是“软卧床”……如今,我国奶牛养殖不仅越来越科学、精细化,而且规模化水平大大提高,质量也更有保证。乳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从“做大”逐渐走向“做强”,涌现出世界级乳品企业。在开放竞争中壮大起来的中国奶业企业已开始“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中国人自己的“奶瓶子”越来越让人放心了——
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关系着亿万消费者。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发布了《中国的奶业》白皮书,介绍了奶业发展现状。针对奶业发展的热点问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与会的行业专家和市场人士。
养殖上规模 质量有保证
从过去排队“凭票订奶”,到如今市场上高温奶、酸奶和奶粉、奶酪等产品种类齐全、供应充足,我国奶业发展迅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我国奶业连续跨越3个千万吨台阶。2018年,全国奶类产量3176.8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34.3公斤,比2000年增长了3.1倍。目前,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61.4%,奶牛平均单产7.4吨,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
“奶牛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净水,睡的是‘软卧床’。”多家奶业20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已全面普及奶牛人工授精、秸秆青贮、疫病防控等现代技术,全部规模牧场实施机械化挤奶,90%以上规模牧场实现全混合日粮饲喂,部分牧场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计算机智能牧场管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昔日的畜群杂乱、手工挤奶、秸秆粗放饲喂等落后生产方式已成为了历史。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规模化牧场已成为生产主体。“河北基本在300头以上,宁夏在1000头以上。我国奶牛养殖规模超过了欧洲。我国排名前40位的养殖企业奶牛存栏总量接近190万头,共日产牛奶2.66万吨。”李胜利说,我国奶牛养殖企业的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养殖“小散低”局面得到扭转。
伴随规模化养殖,质量安全也得以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介绍,我国生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乳蛋白平均3.2%以上,乳脂肪3.8%以上,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持续下降,质量安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数据显示,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在99%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零检出。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乳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9.8%,是合格率最高的一类食品。
上游养殖日益规模化,下游加工集中度也在提升。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刘亚清说,新世纪以来,乳制品工业总体规模增速很快,跨地区、集团化成为明显特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587个,主营业务收入3398.9亿元,占食品制造业的18.5%;主营业务收入和增速继续保持第一,并高于食品制造业平均增速。
伊利集团是我国最大乳制品企业,近年来稳居世界乳业10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伊利通过建立大洋洲生产基地,成立欧洲创新中心,迈向印尼、泰国等国际市场,编织起涵盖资源、创新、市场等领域的全球网络。前不久,还与中国电信签约,首次引入5G技术,探索基于新科技的增长平台。
《中国的奶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6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排名前3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乳制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业进入世界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强,分别在亚洲排名第一位、第二位。
在农业农村部推动下,我国奶业20强企业成立了D20企业联盟。目前,D20企业生鲜乳收购量占全国的57%,乳制品销售额占全国的55%。于康震表示,要建立完善创品牌、推品牌、护品牌的机制,使国产奶品牌深入人心。
大门已打开 开放促竞争
如今,中国消费者可以接触到国外品牌乳制品,国外的牧场也迎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2010年起,中国企业在新西兰投资奶业成功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厂。截至2018年底,共有1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奶业。我国乳企多款产品在国际上获奖,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也登陆了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步显现。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